從9月11日起,由交通運輸部、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等多部門組成的網約車、順風車安全專項工作檢查組將陸續進駐首汽約車、神州專車、曹操專車、易到用車、美團出行、嘀嗒出行、高德等網約車和順風車平臺公司,開展安全專項檢查。
面對網絡輿論聲討以及政府強力監管,網約車已經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順風車需求與悲劇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網約車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數據統計,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網約車用戶規模及用戶使用率方面,網約車用戶規模不斷增長。其中,網約出租車在2017年12月,用戶規模達到了3.0億;網約專用車用戶規模則達到了2.5億,網約車用戶使用率呈現增長趨勢。
在巨大的市場誘惑下,各大打車軟件開始從渠道端轉向服務端,通過縱向深化用戶體驗來增強粘性,保障司機和消費者用戶量的穩定增長。目前互聯網出行的主戰場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其滲透率分別為40.1%和17.3%,而三、四線城市仍是一塊等待挖掘的巨大蛋網約順風車駛到命運的十字路口糕。從各類打車軟件相繼上線到行業洗牌、寡頭顯現,再到監管升級,市場逐漸規范。網約車為公共交通提供良好補充的同時也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出行需求,有效節約社會資源。
作為一家日訂單量超過3000萬的網約車公司,人們都津津樂道于滴滴從血海狼窩里拼殺出來的故事,從BAT三家頭部資本里拿到投資的傳奇,以及“世界級獨角獸”、“程維的星辰大海”、“創業明星”等等光環。一直以來,頭頂著光環的滴滴忙著搶市場和擴大用戶規模,卻在提高用戶體驗上進展緩慢。
如今,接連發生的事故正在將此前野蠻生長中所忽略的產品和管理問題逐一暴露出來,而且是以消費者的生命和自身企業的巨大危機為沉重代價。
雞肋業務棄之可惜滴滴順風車業務在2015年6月正式上線,2015年7月,根據易觀智庫報告,滴滴順風車業務在順風車市場占比為66%,排在第二的嘀嗒拼車占比為21%。從規模來看,順風車業務在滴滴整體業務鏈條中,占比極低,即使春運期間,日訂單也只有75萬,相比2500萬的平均日單,占比僅3%。從數據上看,滴滴的“順風車”業務并非其主流業務。
除了順風車之外,滴滴目前還有快車、自駕租車、代駕、順風車、共享單車等業務。在其它業務足以支撐滴滴訂單量的情況下,滴滴不愿意放棄順風車業務呢?
今年4月,滴滴宣布成立一站式汽車服務平臺,該平臺將涵蓋多項業務,致力于優化出行產業鏈條。形成一條強有力的行業閉環,覆蓋全面的出行業務,這便是遠景——“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為了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閉環,滴滴近期正不斷地擴張業務,包括外賣、單車、車服等。
這也就是在“鄭州空姐打順風車遇害”后,即有內外部聲音呼吁滴滴放棄順風車業務。滴滴最終選擇了“整改”。在這個選擇的背后,是滴滴不愿放棄的“閉環”。為了完整的出行平臺閉環,為了不讓競爭對手搶到“垂直高地”,滴滴選擇嘗試“搶救”順風車業務。然而悲劇的再度發生,也宣告了滴滴順風車的“搶救”失敗。
另一方面,如果滴滴放棄順風車業務,對手可能會借此追趕甚至超越滴滴。
在順風車領域,前有嘀嗒拼車,在順風車業務之余引入出租車業務,請來李斌出任董事長;后有高德強行加入;更難保滴滴最大的對手美團不會在滴滴放棄順風車之后搶占這塊市場,并以此壯大自己在出行領域的地盤。對于滴滴來說,為了產業鏈條的完整,即便順風車業務不是那么的“有價值”,甚至因此招來聲討,也不敢輕易放棄。
但是這又衍生出了另一個問題,就是網約車司機的注冊門檻,高了人家覺得像查戶口,不注冊,低了乘客出行又沒有保障。
一面是源源不斷的利潤,一面是乘客要人身安全,僅憑現有的技術水平,使得滴滴無法從數量龐大的網約車中,篩選出那些不安全的變數。如此一來,就會發現為什么會滴滴會對順風車如此的執著,那么問題又來了,為什么出事出大事的多是順風車,而不是快車或者專車?
其實不難看出,網約車出行是乘客節省出行成本的方式,而順風車更是打破傳統租車行業的規則,使得出行成本大大降低。成為很多想要節省出行成本的人得到優惠。
順風車下線讓消費者順心了嗎?
滴滴每次出事,網絡輿論都會掀起一股“卸載滴滴”的熱潮。
但是幾天之后,為了生計奔波的人們,又有多少可以在剛性出行需求下完全放棄滴滴和滴滴順風車,選擇公共交通或其他平臺?
在北京務工的朱女士跟記者表示:“我平時上下班都是坐公交車,很少會用到別的交通工具,但是當我回老家的時候,因為縣城上有兩個汽車站,只有一個汽車站是通向大城市的,另外一個汽車站是通向下面的鄉鎮,以前我每次從大城市回家到汽車站后,只用打一個順風車就可以直接回到鄉鎮的家里,但是現在順風車沒了,我只能做從一個汽車站跑到另外一個汽車站,不但時間上要多花費2到3個小時,并且費用上也要多出1/3的錢,所以說順風車的下線對我是有影響的,但是影響也不是太大。”
住在北京東六環之外燕郊的趙先生說道:“由于住址原因,我經常需要在城市之間兩邊跑,有時候我坐大巴時間趕不上,坐快車和出租車又太貴,這個時候我經常會選擇順風車,可能因為我是男人,所以我沒遇到過什么問題,反而和很多車主交的朋友,也省下了很多的車費,所以順風車的下線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我希望順風車能早日再次上線。”
“滴滴順風車可以取消,甚至滴滴公司也可以被關閉,但是那些無法被公共交通和出租車滿足的龐大出行需求卻不可能被消滅。
如何滿足這些需求,讓用戶更快更安全到達目的地,顯然不是“取締”兩個字就能解決。”網友李先生跟記者表示。
在滴滴上線順風車業務之前,順風車業務就已經在中國廣泛存在,事實上,作為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民事主體,車主和乘客毫無疑問有拼車的權利。如果是一位資深網民,一定會記得很多城市的生活論壇都有拼車的頻道,即便到現在,“拼車”頻道還是在很多網站上存在。
專家表示,產品只能管理用戶,不能管理人性。從感情角度來說,關閉順風車是唯一明智的決定,因為滴滴根本不具備在短時間內改善安全狀況的能力,不管是罷免副總還是禁止異性合乘。從技術上來講,現階段的人工審核和技術識別,都無法分辨握著方向盤的究竟是不是一個暴徒。從商業角度來講,為了滴滴的800億市值之夢、為了繼續講述大數據與互聯網的故事,也為了“想象力”與用戶黏性,順風車是滴滴不可能放棄的部分。
而關閉順風車,可以看作是滴滴在所有公關對策和道德救贖全部被封死之后的無奈選擇。從商業上說,這也是一個自殺性的糟糕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