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8日,美團打車北京站的司機端正式開放注冊。在“報滿20萬人,馬上就開始,前5萬注冊0抽成”的優惠吸引下,美團打車僅用10天就完成了招募計劃。而另一邊,是滴滴宣布完成的新一輪超40億美元的股權融資和滴滴CEO程維“我心中無敵”的宣言。
但還未踏入北京,美團打車“開城”的時間或已經遭遇變數。
今年1月9日下午,因還未取得在北京的運營資質,美團打車負責人被市交管部門約談。
對一款互聯網產品而言,如果能進入北京市場,意味著能瞬間打開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國內網約車市場目前基本由滴滴壟斷,盡管美團打車是一個后來者,但背靠巨頭資源以及業務聯動能力,滴滴可能將面臨一定壓力。
消費者:誰實惠就用誰國內的出行領域,目前基本上只剩下滴滴一家獨大了。但司機和消費者顯然并不喜歡這個情況,因為消費者打滴滴快車的費用明顯高了,而滴滴賺的錢未必多了,因為滴滴從司機那里抽成不少。
與當年的網約車大戰無異,吸引首批司機和用戶的仍然是平臺的紅利。要打開這塊市場,“燒錢”
是最有效的第一步。據媒體報道,美團打車每單平均補貼在20元左右。按照南京地區的日單量計算,每天的補貼就達到200萬元,上線十個月的最高補貼可能達到6億元。
而此次的開城計劃,針對乘客和司機,美團也給出了相應的補貼。對于乘客而言,上線后的首單僅需支付1分錢,同時會有包含3張無門檻的新人打車券,金額從9塊到13塊不等。
不可否認,美團打車會是消費者出行打車的一個新選擇。盡管目前來說,美團打車的覆蓋范圍還是不敵滴滴,但憑借其市場功底,不斷壯大起來也只是時間問題。滴滴當初大力開拓市場的時期,實施了一系列的優惠舉措,成功地吸引了大批車主的加入和大量乘客的使用,迅速地打響了網約車的頭號品牌。如無例外,美團打車也會以類似的形式進行推廣,以此提高自身在網約車市場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分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想必滴滴對此也不會無動于衷,兩者競爭,拼車拼價,直接的受惠者無疑是我們用戶,誰家實惠,就選誰。
網約司機:“補貼比滴滴多”
據了解,美團打車結合司機的不同運營情況設置了不同的獎勵規則,以滿足不同司機的跑單需求。以針對全職司機的萌芽獎勵為例,分為車費獎、階梯獎和雙周獎,比如當司機一周跑單車費滿2200元,即可獲得800元獎勵。表現優秀的司機,還可申請參與猛龍獎活動,晉級成功后成為猛龍司機。猛龍獎比萌芽獎的獎勵力度更大。
相比較于滴滴,南京美團打車的車主交流群異常活躍,怎么跑能拿到高補貼、哪個地區單子多、哪里有“便衣”查車等等,成為他們日常交流的內容。隨著美團宣布開啟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溫州、福州、廈門等7個城市的用戶注冊,交流群里的外地用戶顯得十分興奮,對于補貼充滿期待。
然而在結束打車補貼大戰并與快的打車的合并后,滴滴打車已經占領了國內絕大部分的打車市場。幾位司機告訴記者,美團最近一直在拉攏司機,并跟他們強調,美團打車給司機的政策相比滴滴優惠更多。
“滴滴和美團打車相比,平臺扣除費美團只要8%,而滴滴為20%。”一位司機透露,美團對司機的獎勵也比滴滴更多,“有早高峰的翻倍獎、滿單獎、分時段滿單獎、寒冬問暖獎等。每個人獎勵也不一樣,是獎勵中心隨機發放的。”
記者在一個超過千人的司機群里,自美團打車上線后,群名也從“滴滴司機群”改成了“滴滴+美團”。這個群里,平時除了經驗分享,司機們也會吐槽兩個平臺各自的缺點。讓他們高興的是,現在“多了一個選擇的機會”。他們每天的選擇都在美團和滴滴之間搖擺,有些人也會同時開啟兩個平臺。群里的宋師傅直言:“主要取決于跑哪個賺錢。”
相較于當年滴滴、快的、優步中國的開城速度,美團的節奏并不算快,甚至在外界看來顯得十分緩慢和謹慎,但美團打車借用抽成高低的對比則就成為最能擊中司機的條件。
美團滴滴:互相博弈爭市場對于美團點評來說,O2O領域仍有很大一塊蛋糕沒有切入,吃喝玩樂與出行服務有天然的結合優勢。打車對于美團來說是個熟業務,對它的用戶來說是個好場景。
一直做點評和團購的美團有著管理線下外部團隊的大量經驗,雖然業務不同但并不是從零開始,有許多線下的坑不會再踩一遍。而美團的用戶打車去商場,然后順手團購消費,或是在消費場所用手機結賬后直接打車回家,亦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用戶場景。
美團點評投資人、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曾評價該業務稱,“王興(美團點評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跟我講要做打車業務的時候,我覺得是好主意。我從兩個點考慮這件事,第一是用戶有無需求。第二是市場痛點是否足夠大,能不能帶來改變。我們認為出行對于用戶來說是剛需,而且出行市場足夠大,雖然已經有了滴滴,但是依然存在痛點。另外,大概有30%的人打車去吃飯,和美團點評的用戶群高度重合,這個事情有得做。”
當然,美團點評在出行領域的布局引來了滴滴的反擊。有報道稱,滴滴內部一個十人左右的團隊正在嘗試做一款外賣產品,而這款外賣產品試水的第一個城市極有可能是南京。滴滴方面表示,對此不予置評。不過,滴滴此次布局外賣業務,分析人士認為,更多是為了美團進入滴滴優勢領域“挑釁”
的回應,此外,滴滴最近將在新能源汽車板塊燒更多錢,外賣業務可能并非戰略級別。
而對于美團打車的入局和新一輪的競爭,滴滴CEO程維在接受《財經》采訪時坦言,現在與美團的競爭,并不是最重要。“我們一路碰到了太多對手,美團肯定不是最弱的,但也未必是最強的。這可能對美團是最重要的事,但對我們不太重要。”面對美團的洶洶來勢,程維的態度清晰不過:爾要戰,便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