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遭遇過手機開膠、裂縫的煩心事兒。鮮為人知的是,在手機行業長長的產業鏈上,粘貼零部件的粘膠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福建廈門,一家宣稱是小米、OPPO、VIVO供養商的粘膠企業被舉報涉嫌非法生產。記者深入調查發現,該企業通過“雙面”操作來規避環評風險,真實生產地成“迷”。而在其研發中心無環評手續被環保部門查處后,這家企業仍聲稱“研發工作未受任何影響,訂單交付也一切如常”。
戒備森嚴的粘膠企業,保安自稱是“原公安局領導”
在位于廈門市翔安區的彬伊奴時尚工業園區,有一家企業顯得頗為神秘。這家企業所有窗戶始終全部封閉,還有厚厚的、深色的窗簾遮擋。
公司門前懸掛的牌子上寫著“廈門威爾邦新材料有限公司”。
記者在該企業附近走訪時,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人說,這家廠已經生產很長一段時間了,沒人查,路過時會聞到難聞的氣味,“聽說這個企業是生產化工膠水的,具體不知道,因為非常神秘,他們一樓車間的電器線路出現問題去維修,都要拿身份證備案,聽說他們島內有‘后臺’。實際上我們這個園區根本就不允許化工企業入駐。”
據舉報,這是廈門威爾邦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威爾邦公司”)的一處秘密生產地,生產的是電子產品所使用的化工粘膠。其沒有環評手續和安評手續涉嫌非法生產。
記者調查了解到,白天,工人們8點半上班,深夜,這家工廠依然亮著燈光。而工廠生產的粘膠在包裝好后會有貨車拉走。
威爾邦公司網站宣稱,其是一家“致力于熱熔膠技術的開發,研發的熱熔膠粘劑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GPS、汽車、新能源等等領域”的技術主導型企業,“獨創的威爾邦結構膠以優異的性能為客戶稱道”,總部位于廈門火炬高新區(翔安)臺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
據業內資深人士介紹,生產電子產品的粘膠需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及其他樹脂和添加劑等。其中MDI為主要成分,有毒,為管制原料,且目前暫無替代品。
公開資料顯示,MDI為白色至淡黃色熔觸固體,加熱時有刺激性臭味,有毒。
記者多次調查發現,在廠邊確實能聞到嗆人的刺激性氣味。
而在威爾邦公司入口處,有專職的保安站崗。保安向記者介紹:一樓的生產車間嚴禁陌生人進入。車間門上安裝的是密碼鎖,憑密碼進出,外來人員均需嚴格登記,包括身份證號都必須登記得一清二楚。
甚至,“進車間不許帶手機,還得進行安檢、掃描。”
“別看我現在是保安,沒退下來之前我也是公安局的領導。”這位保安說。
質檢執法人員進車間檢查未獲“允許”
記者從環保部門了解到,威爾邦新材料這處生產地所在的彬伊奴時尚工業園區,的確不允許化工企業入駐。2017年12月下旬,記者就此前往廈門市環保局反映情況,但其宣傳處負責人在向上級匯報后表示無法配合。
不過在廈門市環保局環評處,相關負責人在查詢后確定,威爾邦公司在廈門市局確實沒有辦理過環評手續。這位負責人當著記者的面又致電翔安分局環境科負責人蔡曉奕落實,“翔安分局也說威爾邦沒有環評手續”。
這位負責人建議記者去翔安分局舉報,因為威爾邦歸翔安片區管轄。為避免驚動企業,他告訴記者:“你可以到現場給12369打電話,請求現場查處。”
記者隨后撥打“12369”環保熱線進行了舉報,并請求現場查處,但接線員在記錄信息后表示,“只能承諾30天內”就舉報及查處情況給予反饋。
記者同時又向威爾邦公司所在的廈門市質監局同安分局進行了舉報。廈門市質監局和同安質監分局前往彬伊奴時尚工業園區,對威爾邦進行了聯合執法。
12月21日上午,執法人員進入彬伊奴威爾邦公司,意外的是,當執法人員試圖進入公司車間查看時,被工廠的保安攔住了:“誰也不允許進,要進車間等老板來再說……”
據保安介紹,“工廠一樓是生產車間,二樓是包裝車間和辦公室。”當記者問他怎么知道時,他霸氣回應,“我在這里工作好幾個月了,我怎么能不知道?”
記者注意到,車間的工人均身穿白大褂、戴口罩。在威爾邦一樓車間外懸掛于墻上的平面圖顯示,這里分為原料倉、備料倉、兩個攪拌車間、分裝車間、儲藏間等。
“兩個大的攪拌車間充分說明,這是在加工生產熱熔膠。”專業人士介紹,粘膠生產時須把原材料逐步添加到密閉壓力容器反應釜中,抽真空加熱、攪拌8到10個小時。“每生產一鍋都需要用NMP(N-甲基吡咯烷酮)類溶劑清洗涮鍋。”專業人士介紹,NMP類溶劑屬于低毒,對水系是稍微有害的,不允許讓未稀釋或大量的產品接觸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統,無政府許可,也不允許排入周圍環境。
因進車間受阻,質監局執法工作人員竟然就只能在威爾邦公司二樓等待其負責人的到來。經現場初步核實,威爾邦公司確實一直在生產粘膠,且沒有在質監部門辦理生產許可。就是否應該辦理前置生產許可,廈門質監局同安分局執法人員表示,須回局后查證,但此后再無下文。
記者現場注意到,期間,有質監局執法人員手機接到一條消息。不久后,威爾邦公司負責人趕到公司,并向執法人員詢問:“誰舉報的我?舉報人是誰?”執法人員回應:“你不要管誰舉報的你,你沒有問題就行。”
執法人員在檢查時,企業負責人出示了其生產的威爾邦熱熔膠產品,但產品標注的地址卻是“廈門火炬高新區(翔安)臺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W702”。
北京瑞旭律師事務所律師黃啟瑞分析,工廠負責人向執法人員出示的其生產的熱熔膠產品,包裝標注的公司名稱為威爾邦公司,說明該工廠系威爾邦公司生產工廠。威爾邦公司沒有辦理環評手續,其違反了相關環保法規,環境執法部門應當依據相關法規對威爾邦公司進行處罰。
威爾邦這位負責人隨后按要求向質監局執法人員出示了相關資料,執法人員在查看后進行了復印,但記者要求查看時未被獲許。隨后記者受到了質監局執法人員的委婉批評,稱信息提供的不準確導致工作很被動。當記者問威爾邦公司究竟“有沒有環評手續”時,得到的回答是,“有環評手續”。
“生產”變成了“分裝”
威爾邦公司怎么又有了環評手續?記者百思不得其解。為進一步核實,2017年12月22日,記者又趕到了廈門市環保局翔安分局,找到了環境科負責人蔡曉奕。蔡曉奕明確告訴記者,威爾邦公司沒有環評手續。
蔡曉奕表示,沒有環評生產粘膠是違法的,“我們轄區這么多企業,可能也有監管不到的地方。”
他同時建議記者,去監察大隊舉報,“找李隊長”。
在廈門環保局翔安分局監察大隊,一位執法人員告訴記者,“李隊不在。”當請執法人員安排前往現場查處時,記者未獲支持。
這位執法人員稱,舉報的情況將向領導反映,如屬實會安排查處。但這位執法人員在留下記者電話后拒絕透露他本人及李隊長電話,只表示查處結果出來后會向記者反饋。
此后,記者多次撥打廈門市環保局翔安分局監察大隊電話了解查處情況,但均無人接聽。直至14天后的2018年1月4日,記者才撥通監察大隊李隊長電話。李隊長稱,已前往威爾邦公司進行了查處,但具體處罰措施“還在討論”。他表示,查處結果不是監察大隊能定的,需要局里定。
“對企業來說,有些現場是可以轉移的,企業21號就已接到舉報信息,環保部門24號才前往查處,三天的時間能做多少事?兩周的時間又能做多少事?”北京瑞旭律師事務所律師黃啟瑞分析。
1月6日,李隊長致電回復了記者,但這次,威爾邦公司由“生產”
變成了“分裝”。李隊長介紹,2017年12月24日,執法人員前往位于彬伊奴時尚工業園的威爾邦公司,“進車間看了,他是做熱熔膠的,從江蘇那邊做完大桶,運回來后根據客戶需要分裝成小桶,分裝成客戶需要的規格,他的生產車間只有分裝,而且分裝的時候沒有添加任何成分的,彬伊奴這邊是有審批(手續)的。”
不過威爾邦公司網站介紹,其分公司和辦事處分布于:廈門、深圳、上海、天津、臺灣、首爾、東京、舊金山(計劃)等地——并沒有“江蘇”。
當記者質疑位于彬伊奴時尚工業園的威爾邦公司怎么突然有了環評手續時,李隊長解釋,盡管工廠門外有威爾邦公司牌匾,但實際是“韋爾通科技公司”,他認為“記者搞錯了”。當記者請他書面回復威爾邦查處情況,并附上“韋爾通”相關環評手續材料時,李隊長表示“需要跟領導匯報”。
記者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韋爾通科技有限公司”發現,耐人尋味的是,這家公司營業執照信息中“住所”并非彬伊奴時尚工業園,而是廈門火炬高新區(翔安)臺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W704A室。而此前在彬伊奴時尚工業園區,威爾邦(韋爾通)公司負責人曾向質檢部門執法人員出示自己生產的威爾邦熱熔膠產品,產品標注的地址卻是“廈門火炬高新區(翔安)臺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W702”。
也就是說,韋爾通公司生產的產品標注的卻是威爾邦的地址。
而威爾邦和韋爾通兩家企業注冊地也僅一墻之隔。
1月17日,記者致電威爾邦公司網站標示的聯系電話,接電者自稱為經理“林鴻騰”。他告訴記者,威爾邦公司研發的產品在江蘇“委托代加工”,然后在廈門彬伊奴時尚工業園工廠(廈門韋爾通科技有限公司)分裝。但就江蘇代工廠的相關信息,他拒絕透露,稱是“商業秘密”。
當記者提出,在韋爾通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一樓的平面示意圖中有兩個“攪拌車間”(記者注:
按熱熔膠加工工藝,有攪拌車間說明不僅是在分裝)時,林鴻騰解釋,“那個是我們以前做研發試產時做的”。
“沒有環評手續,‘試生產’
也是不允許的,屬于違規。”北京瑞旭律師事務所律師黃啟瑞指出。
林鴻騰表示,歡迎記者再到廈門采訪,當記者問能否去韋爾通公司生產車間查看時,他表示“可以看,但涉及企業秘密的不能看”。
記者從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查詢發現,韋爾通公司的股東名字中,“林鴻騰”是其中之一。
記者接到的舉報信息指出,威爾邦和韋爾通兩家企業“只是兩套牌子而已”。這么頗費周折操作的目的就是,“打擦邊球逃避監管”。可佐證的是,記者網絡也查詢到,威爾邦新材料曾發布過招聘信息,聯系地址就是上述“育成中心或彬伊奴廠房一樓”。
韋爾通公司究竟有無環評手續?如果有,是以什么名義辦理的?是否是生產環評?此后記者再次聯系李隊長,李隊長以“無法核實記者身份”為由不愿回應,只表示關于威爾邦的查處需要較長的時間,等處理完畢后會給予書面答復。
“這是在故意拖。”有業內資深人士分析,現在是手機生產的旺季,只要拖過這一段時間,進入春節期間就轉入淡季了,威爾邦這處生產地哪怕廢棄,再用類似方式另起爐灶也值得。”
威爾邦宣稱“環評整改僅限實驗室擴建部分”
“對化工企業來說,環評手續是前置條件。沒有環評手續生產化工產品是涉嫌非法生產。即便是研發中心,沒有環評手續也不能研發產品,原本‘不能研發’的產品又談何投入生產?”黃啟瑞向記者分析,“就比如你是媒體記者,假如不是有新聞采編資質的媒體,怎么能談得上研究新聞選題?更不用談稿件怎樣了。”
而在被環保部門查處后,威爾邦公司在網站宣稱,其育成中心于2017年進行擴建,擴建部分環評尚未完成,“現已收到區環保局的整改通知,并爭取于近兩月完成環評并投入使用”,“環評整改范圍僅局限實驗室擴建部分,公司研發工作未受任何影響,訂單交付也一切如常”。
就威爾邦公司所稱及最終查處情況,記者多次致電廈門市環保局翔安分局稽查大隊核實,但電話一直未被接聽。
威爾邦公司網站顯示,其宣稱與眾多知名品牌IT企業是“合作伙伴”。
威爾邦公司網站介紹,其“2012年設立威爾邦廈門工廠,PUR熱熔膠產品應用至手機、PAD組裝領域;2014年,與品牌客戶聯想、小米建立戰略合作,成為本土第一PUR品牌;2015年與OPPO、HUAWEI、APPLE、Amazon、VIVO、SONY、Coolpad等大部分手機客戶合作,穩居行業前三。2016年,全球戰略新業務導入,開發全面屏手機窄邊框LCM側邊封膠新產品;2017年與samsung建立戰略合作”。
威爾邦公司宣稱是否屬實?
就此記者向部分企業客服核實,VIVO回復稱“暫時無法判斷”,OPPO否認與威爾邦公司有合作,聯想回復稱“目前沒有相關信息,需要核查”。而小米相關負責人回復稱“正在確認中”,但同時表示“環評問題由那邊(威爾邦公司)統一回復”——間接承認了二者間的合作關系。就威爾邦公司環評及生產問題真相,中國質量萬里行將繼續跟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