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提倡“藥食同源”的中國人認為,食品除了維持身體基本的營養均衡之外,也可以利用食療來改善身體健康水平。由此,保健品即保健食品就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人的這種要求。尤其是在海外代購等途徑暢通后,購買其他國家的保健品,也成為相當一部分人追求的潮流。同時,對于一些缺乏知識的老年人而言,只要聽到網上或者其他人說,什么保健品吃了好,就跟風購買。
如今保健品市場風云變幻,幾年前氣功熱,于是有什么“神功”、什么“信息茶”、“信息水”,近年來,又是披上了科學的外衣,以一些專業詞匯講些似是而非的理論,如什么離子水、遠紅外的床上用品、核酸納米等等,在一個產品神話被戳穿后,總是會有新的產品神話被制造出來,直到它又被戳穿。
吃酵素并不能補酵素酵素,這個詞來源于日本,在國內我們稱之為“酶”。首先酶是什么?酶是可以催化各種生物化學反應的高分子物質,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具有高度的專一性,只催化特定的反應。人體和哺乳動物含有5000多種酶,他們存在于細胞中,參與并維持著生物的生命活動和新陳代謝。
由此,補充酶來維持身體健康這個說法就被提出來了。“酵素”
相關的保健品也因此成為日本代購的熱門產品。國內的民眾自己用水果皮,植物等釀制酵素的行為也在不少地方風行起來。網上的一些關于服用酵素的宣傳語,發現其中存在大量的謬誤。例如,人類一生所能合成的酶,是一定量的,隨著年齡的增加,這些酶不斷減少;酶不足,會引起免疫力低下,易胖體質;通過服用酵素片或者酵素飲料可以補充體內所缺少的酵素。
從分子生物學的觀點來看,這些說法,非常不科學。體內的酶,并不是消耗品。它作為催化劑在生物反應前后無變化,不能說使用一次就消失。而且,人體內很多種特異酶,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被合成。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酶,往往是因為人類收到了某種生理信號,這個信號刺激細胞內的基因通過轉寫翻譯等過程,才會在細胞內合成所需要的酶。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因為某些酶在人體內不能正常工作,或者因先天性的原因導致某些酶先天不能合成,可能會導致疾病的發生。酶是蛋白質的一種,所有的蛋白質又由小分子的氨基酸組成。人們在吃肉或魚時,其中的蛋白質會被體內的胃酸等消化酶分解成小分子氨基酸,這些進入腸道的氨基酸再被小腸吸收。因此,酵素進入體內不會被吸收,也就是說人們攝取的不過是氨基酸而已。
因此在臨床上有通過服用酶抑制劑幫助酶正常工作來緩解疾病的治療手段。比如,服用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可以治療糖尿病,服用血管緊張肽I轉化酶抑制劑可以緩解高血壓。不過,體內的酶工作失常會引起疾病,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一定會造成免疫力低下、易胖或代謝紊亂,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還有一點必須在此說明一下,自制水果酵素風險很大。DIY排毒養生法在國內尤為流行,這其中就有自制水果酵素飲品,可以改善便秘,緩解疲勞的說法。然而,如前文所說,酵素在進入消化道后即被破壞根本無法吸收。另外在發酵過程會產生酒精,兒童不宜使用。再有把各種水果皮放入發酵瓶,由于手工操作不當,很容易產生毒素,發霉,衛生條件也很難保障。
口服納豆激酶效果不明如今“納豆激酶”在商家的宣傳中,這種神奇的物質號稱日本人長壽的秘訣,可以清理血管、溶解血栓、防止肌膚老化、通宿便清腸道……簡直無所不能。不少細心的消費者應該會留意到這納豆激酶也是酶,既然是酶,一經攝入很快會被消化道分解為氨基酸,根本不會被身體以本來的形態吸收。
納豆激酶到底有沒有這么神奇呢?事實上,納豆激酶這種物質自身具有很強的溶栓效力,但是作為保健食品的納豆激酶,基本沒有保健作用。
納豆激酶(nattokinase簡稱NK)是一種枯草桿菌蛋白激酶,是在納豆發酵過程中由納豆枯草桿菌產生的一種絲氨酸蛋白酶。經過近40年的驗證,納豆激酶在試管中和人工血栓反應時,30分鐘即可以分解一半血栓,具有高效的分解血栓的作用。這是因為血栓的成分是纖維蛋白,納豆激酶是非常高效的纖維蛋白溶解酶。但是納豆激酶,其本身依然是酶,屬于蛋白質,在PH只有1-2的胃酸環境中,被腸道消化液(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小腸液等)分解成一個氨基酸或者兩個三個氨基酸的小片段才可以被腸道吸收進入血液。也就是說,盡管納豆激酶在體外有很強的抗血栓作用,如果是口服,其根本無法進入血液,它的抗血栓作用也就不能發揮。
另一種血栓溶解酶尿激酶,是從人體尿中分離出的血栓溶解劑,由于它同樣不能通過腸道,因此通過靜脈注射用于治療。納豆激酶溶解血栓的速度是尿激酶的19倍之多。在利用血栓動物進行實驗時,通過靜脈注射納豆激酶,能明顯地恢復由于血栓阻礙而引起的血流不暢。
因為需要通過大量的實驗和驗證,靜脈注射納豆激酶的方法還沒有在臨床上得到實用。無論是日文還是英文資料,都有一些實驗證實,食用納豆激酶有緩解血栓,暢通血流,降低血壓的效果。這也許是納豆激酶被分解后,某部分氨基酸鏈的作用。然而關于它的機理以及結果的再現性還有待進一步驗證。就目前來講,口服納豆激酶的效果尚未得到過權威醫學研究的確認。
國內不少無良商家惡意炒作納豆激酶的保健作用,利用民眾對日本產品的盲目迷信,推銷天價保健品,消費者一年的開銷有數千乃至數萬元之多。
實際上,百分之九十的此類保健品都是經過商貿公司的包裝和運作,將本來身價平平的納豆激酶產品貼上日本品牌的標簽,銷往國內大肆斂財。這些所謂的日本品牌,包裝低劣,設計粗糙,中日文混排,濃郁的中老年表情包風格,大部分年輕人看到后都會嗤之以鼻。
螺旋藻有營養,但其所含毒素危害健康螺旋藻,屬于海藻中的藍藻一類,是一種原核生物。由于其豐富的營養,被世界各地作為營養補充劑,也作為家禽或水產品的飼料補充劑。它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以及類胡蘿卜素等光合色素。
根據臨床實驗,螺旋藻膳食食用12周,可以改善過敏性鼻炎;補充螺旋藻能明顯改善營養不良兒童的貧血狀況;膳食補充螺旋藻和鋅,可改善因飲用水導致的慢性砷中毒,如黑變病和角化病。除了以上的臨床證據,還有試管實驗和動物實驗。這些都證明,螺旋藻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改善健康的作用。
食用螺旋藻膳食補充劑,確實好處很多,也得到了科學數據的證明。然而,食用螺旋藻有一定中毒風險。螺旋藻屬于藍藻,有些種類的藍藻會產生神經毒素和肝毒素。
神經毒素會導致神經麻痹,呼吸系統受損,嚴重時會導致窒息死亡;肝毒素具有明顯的肝細胞毒性,長期食用并在體內蓄積后,會引起肝壞死,充血以及肝癌。螺旋藻本身并不能產生這兩類毒素,但目前螺旋藻主要是通過人工養殖進行繁育,大部分生產企業是在開放的環境下,培養并收取這些藻類的。
當天然水體發生富營養化時,有害藻類等會在水中大量繁殖,如果條件合適產毒藻類就可能產生毒素,進而污染螺旋藻食品。
通過《在螺旋藻類保健食品生產原料及產品中微囊藻毒素污染現狀調查》這篇報道顯示,對江蘇、云南、福建和廣東主要的螺旋藻生產基地的水樣產品進行抽樣調查,在這四省市市場銷售的68份螺旋藻產品中,均檢測出肝毒素中的一種微囊藻毒素,平均值為317.2ng/g。對于一名體重60kg的成人,每天食用4g就超過了人體對該毒素的最大限量標準,因此服用螺旋藻同時所攝入的毒素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危害不可忽視。
保健品是將某些可能改善健康作用的成分加以提純,制成的含有較高濃度的食品。本質上來說,它只是一種也許可能有改善健康作用的食品,絕不能將其等同于藥品。由于對這些所謂有效成分的科學驗證和臨床實驗還非常缺乏,對于保健品的食用,消費者還是要采取謹慎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