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電視逐漸被邊緣化,反映到數據方面,則是彩電市場的“愁云慘淡”。奧維云網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彩電零售銷量同比下降6.6%,創2003年來最大降幅。在日前舉行的“2018彩電新生態聯盟大會”上,內容化、智能化、物聯化這“三化”,被認為是彩電行業突圍的方向。
遭遇成本上升和手機沖擊
2016年,因為受互聯網品牌拉動,國內彩電市場的銷售規模突破 5000萬臺,創下新高。不過好景不長,到了2017年,因為受到面板長時間、大幅度的漲價(面板成本占整機成本65%以上),彩電行業遂進入“艱難的一年”。業內人士認為,需求疲軟是彩電行業長期存在的消費危機,是阻礙彩電市場增長的主要壁壘。一方面,因為嚴格調控使得房地產市場降溫,直接影響了包括彩電在內的大家電產品市場表現。另一方面,因為智能微投等替代品崛起,憑借其易用性、便攜性、大尺寸顯像、智能化等優勢,成為消費者的新選擇,使得用戶購買彩電的欲望降低。奧維云網方面的數據顯示,2017年,智能微投的銷量達129萬臺,同比增長69%,同時O T T盒子的銷量仍高達1047萬臺。當然,對彩電行業帶來最大沖擊的仍是手機。數據顯示,用戶影音娛樂使用時間最長的設備是手機,占比達46.3%,遠遠超過排在第二的彩電(30.9%)。另有業界聲音認為,彩電在用戶家庭中正被邊緣化,其角色變化經歷了從經濟實力的象征,到家庭娛樂中心,再到客廳裝飾品,用戶和電視之間的關系改變才是本質危機,內容不夠好所以開機少、體驗不夠好所以看得少、服務不夠好所以用得少。
危機并存市場潛力依然很大
彩電行業要想重新迎來輝煌,必須要通過進化,使其匹配人們的需求。在彩電業界人士看來,內容化、智能化、物聯化是彩電行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在慘淡的2017年中,彩電行業也有閃光點,人們通過電視收看點播內容的時長(3.95小時/臺)超過了收看直播節目的時長(3.6小時/ 臺)。很顯然,內容對提升用戶對購買彩電的欲望是至關重要的。專業人士認為,內容化是為解決硬件發展趨勢逼近天花板的現狀,為用戶提供更細分化的、更具有獨家競爭優勢的內容資源,掀起家庭大屏娛樂新變革智能化,則是讓電視向更懂用戶、更懂生活的方向加速發展,除常見的語音操作外,增加人臉、動作等新識別方式,同時通過大數據匹配,讓電視為消費者提供精準內容推薦,并通過應用拓展,賦予電視視頻通話、邊看邊買等新玩法。物聯化,則是憑借彩電視覺大屏的優勢,承擔起物聯信息的視覺化傳遞,讓人們坐在客廳掌控智能家居一切動態。比如說,冰箱里食物快要過期、達到一定溫度后空調自動開啟等信息,則會在電視機大屏幕上傳遞給用戶。業內稱,當下彩電市場處在一個蓄勢點,消費場景細分及物聯網機遇下,消費者對彩電的個性化需求提振,這將是彩電行業進入快速增長的大爆發階段,彩電行業未來可期。與此同時,自2008年國家實行家電下鄉政策以來,家電產品歷經 10年的普及,每百戶保有量已接近城鎮地區。隨著首批家電下鄉產品的安全使用周期結束,預計2018年家電產品的升級換代需求將全面爆發,并持續擴大三四線市場的家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