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2017年6月26日高田氣囊宣布破產,但是高田氣囊安全隱患造成的影響遠未停止。
日本高田公司是世界第二大安全氣囊生產廠商,產品供應全球眾多汽車品牌。業內人士表示,高田氣囊安全缺陷波及的車輛在全球范圍內的總體數量可能將超過12億輛,在經歷從2008年至今持續近十年的召回后,目前仍有近1億輛裝配存在安全缺陷的高田氣囊的汽車等待召回,預計全球范圍內高田氣囊召回事件至少會持續到2019年底。
全球汽車品牌幾乎都被坑了個遍資料顯示,近十年高田氣囊導致100多人死亡,這款曾占據了全球市場20%份額的安全氣囊成了臭名昭著的“死亡氣囊”。
全球范圍內受高田氣囊波及被召回的車輛已累計達到1.2億輛。
包括大眾、奧迪、奔馳、寶馬、豐田、本田、馬自達、斯巴魯、日產、三菱、雷克薩斯、英菲尼迪、法拉利、捷豹、雪佛蘭、凱迪拉克、福特、林肯、沃爾沃等全球幾乎所有的汽車品牌。
在中國市場上,2017年就有將近1000萬輛汽車因為使用高田氣囊被召回,國產品牌中吉利也因高田氣囊的安全缺陷召回了189174輛車。
就大眾汽車已公布的召回車輛高達486萬輛,召回工作于2018年3月12日啟動,分12批陸續進行,實施時間跨越2018年-2019年;通用汽車召回車輛251.58萬輛,分6批次召回,實施時間跨越2017年-2019年;奔馳汽車召回車輛35.12萬輛,分三批次召回,實施時間為2017年-2018年。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整個2018年我國汽車召回總數為1257萬輛,這是連續第三年突破千萬輛的規模。由于高田氣囊很早就在世界范圍內的召回,所以在2018年只召回了98萬輛,召回原因汽車數中排行第三,第二和第一名依次為“機油門”和“脫軸門”,這三個召回因素占到了召回總量的51.83%。
如果按制造商系列劃分,涉及日系: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三菱、斯巴魯、雷克薩斯、英菲尼迪、謳歌、scion等;歐系:大眾、奧迪、奔馳、寶馬、捷豹、路虎、法拉利;美系:別克、福特、雪佛蘭、凱迪拉克、克萊斯勒、GMC、JEEP、道奇、林肯、特斯拉;國產吉利。
韓系和法系因為使用了本土品牌安全氣囊,在這次事件中幸免。
隱瞞、怠慢導致高田氣囊問題大規模爆發1987年高田氣囊開始了銷售以及生產。從80年代開始到2000年這段時間內高田大舉擴張,成為了僅次于瑞典奧托立夫的全球第二大安全氣囊生產廠商。
早在2000年高田就發現產品存在嚴重的問題,但從利益方面考慮,最終將樣品以及數據記錄銷毀,偽造了一份安全的數據。
前高田工程師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十多年前他們就擔心該公司采用的爆炸材料―硝酸銨,容易受濕度和溫度起伏的干擾,但這些隱憂并未引起公司注意。
在第二代繼承者高田重一郎任內,高田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2000年高田在內部測試時發現氣囊沒有正常工作,并且部分氣囊在測試中發生爆炸,高田選擇了隱瞞并繼續生產安全氣囊。2004年,美國阿拉巴馬州一輛2001年款的本田雅閣轎車駕駛員側安全氣囊的氣體發生器出現破裂,致使內部的金屬片炸出,駕駛員受傷;2009年的5月16日,一名18歲的美國少女開車接弟弟放學途中與另外一輛車相撞死亡,而死因經過調查后被證實是安全氣囊展開后里面彈出的金屬片劃破頸動脈,造成其大量失血而亡;2008年11月,本田召回4000臺裝配有高田氣囊的車型2009年本田宣布召回50萬輛車型。高田則認為汽車召回是“汽車生產商自己的舉動”,并且采取不配合的態度;2013年,豐田、本田、日產和馬自達全球召回340萬輛汽車,寶馬隨后也宣布全球召回22萬輛汽車;2014年,豐田宣布全球召回227萬輛汽車,本田、日產和馬自達全球召回295萬輛汽車,使得召回總數達到1050萬輛,寶馬、大眾也繼續追加召回車型;2014年10月20日NHTSA宣布,因高田氣囊可能存在缺陷,將對474萬輛汽車展開調查。
高田始終對安全氣囊的問題采取不認罪不道歉的態度。2015年2月,因為不配合美國監管部門的相關調查工作,高田被處以每日1.4萬美元的罰款。
第三代繼承者高田重久的再次上任似乎并沒有給公司帶來任何的改變,唯一能做的只有掩蓋真相,等待風頭過去。
2015年5月,高田首次公開承認其安全氣囊存在缺陷,并宣布將區域性召回擴大為全國召回,并且召回的總數高達3380萬輛,需要召回車輛的車企包括寶馬、菲亞特克萊斯勒、戴姆勒、福特、通用、本田、馬自達、三菱、日產、斯巴魯和豐田,這個數據一舉刷新了美國的召回汽車記錄,成為了全美最大規模的召回事件。
即便是承認了氣囊存在缺陷,高田公司依舊采取怠慢的態度處理事件,2015年8月,高田公司向NHTSA更新了關于安全氣囊故障原因的調查。讓人意外的是,高田公司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公開缺陷氣囊問題細節。
2015年11月4日,高田公司在高壓之下終于向公眾道歉,高田重久表示:“我們對于高田氣囊造成的不良影響深表遺憾,我們將遵守所有條款,并致力于解決問題”
2017年2月,高田公司對在美國銷售問題安全氣囊過程中存在欺詐表示認罪,同意支付10億美元刑事罰金與美司法部達成和解協議;2017年的6月26日,高田公司在日本正式宣布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高田氣囊罪魁禍首是疊氮化鈉與硝酸鉀安全氣囊依靠的是化學物質(也稱作推進劑)的爆炸來引起氣體膨脹,隨后氣體填充氣囊,氣囊展開保護乘員,而打開的信號來自于碰撞傳感器。
為了降低成本,高田氣囊的氣體發生器使用了與其他品牌不同的爆破原料硝酸銨,這種原料性能非常不穩定,容易在高溫情況下容易與空氣中的水分融合,而在氣囊啟動時爆炸。
高田的安全氣囊使用的化學物質含有硝酸銨,這個材料被高田公司認為是預防安全氣囊打不開的劃時代材料。但是硝酸銨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老化,隨溫度變化而膨脹或收縮,硝酸銨片劑最后會碎成粉末,高溫或潮濕會加速這個過程。
而粉末的燃燒速度比片劑更快,因此,如果安全氣囊里的推進劑已經破碎,氣囊觸發彈開時反應會更劇烈,原先設計的受控爆炸會變成一場真正的爆炸。
高田也是唯一使用硝酸銨的安全氣囊生產商,其余廠商均是使用價格相對更高的硝酸胍。其他廠商不使用硝酸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硝酸銨上面的致命缺陷。
高田氣囊罪魁禍首是疊氮化鈉與硝酸鉀。疊氮化鈉(NaN3)與硝酸鉀(KNO3)加入量過多,產生大量的氮氣超過了設計承受的極限,所以造成了安全氣囊中氣體發生器內壓異常上升,金屬過濾罩遇到強大的氣壓而損壞,濺出碎片中就包含金屬過濾罩的碎片以及二氧化硅也就是玻璃,這對車身乘客的傷害可能是致命的。
要求2019年前完成召回處理,還有多少配置了高田氣囊的車沒有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