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從2018年起,在全省推進農產品“身份證”管理,重點打造“一個平臺”,建立“六大體系”。
精心打造全省農產品“身份證”管理平臺依托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了湖南省農產品“身份證”管理平臺,將生產經營者、消費者、監管者有機聯系起來。
一是加強質量管理。生產經營企業依托“身份證”平臺發展智慧農業,實現GAP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控制;政府監管部門依托平臺實施全程監管,受理投訴舉報,并與國家農產品追溯平臺、社會征信平臺共享信息,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產經營企業實施智慧監管。二是集中品牌展示。“身份證”平臺將匯聚全省數千個品牌農產品,集中展示產品品質和企業形象;訪問平臺或手機掃描“身份證”標識,可全面了解產品質量標準、控制流程,可在線瀏覽產地環境、生產加工場景,可通過GIS地圖檢索湖南數千個品牌農產品,并導航到每個企業和基地,讓“湘”字品牌深入人心。三是推進電子商務。
著力構建農產品“身份證”
管理六大體系一是生產標準體系。按照“一個產品一個標準、一個品牌一套標準”的思路,進一步制定完善農業生產技術規程(規范)和農產品地方標準,納入“身份證”管理的農產品全面實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從源頭保障質量、提升品質。
二是產品追溯體系。按照“統一標識、一品一碼”的原則,以二維碼為主要追溯載體,建立以農產品和企業信息可全面查詢的產品追溯體系,在市場流通領域全面實行“身份證”賦碼標識,提高品牌辨識度、市場影響力。
三是質量控制體系。以“落實生產主體責任、確保質量安全”
為核心,支持企業建立質量安全全程控制體系(GAP),采用傳統生產技術和加工工藝,保持農產品獨特品質、特色風味;支持開展ISO9000、ISO22000、HACCP、BRC等企業質量管理認證。四是監督管理體系。以“落實屬地管理責任、依法監管”為核心,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責任制,強化“從農田到餐桌”全程監管,嚴厲打擊假冒侵權等違法行為,保護消費者、生產經營企業合法權益和農產品品牌形象,提高農產品“身份證”管理公信力。五是現代營銷體系。堅持“政府搭好臺、企業唱好戲”,制定農產品“身份證”品牌營銷總體策略,深入實施“湘品出湘”工程,深化與境內外電商平臺合作,支持連鎖機構和專柜專區銷售;引導鼓勵企業細分市場、精細營銷,提升品牌美譽度和競爭力。
六是制度保障體系。 全省農產品“身份證”
管理初見成效目前,湖南已完成全省農產品“身份證”管理平臺開發、門戶網站和公眾號注冊備案;組織全省市縣農業部門和部分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培訓,全面落實縣鄉監管人員“網絡化”管理制度;制修訂農業生產技術規程規范和地方標準2700余項;省級財政第一批下撥資金5000萬元,支持48個縣市區整建制推進農產品“身份證”
管理和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全省875家農業企業2332個農產品入駐“身份證”管理平臺,1700余個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全部實行“身份證”賦碼標識;645個企業的1609個農產品依托平臺實現線上交易;平臺上線試運行近2個月來,訪問量已突破102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