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月制造業PMI錄得49.2,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為2016年3月以來新低,這意味著制造業整體上仍處于下行空間,也因此,“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就顯得格外緊迫和重要。
“新制造”正撲面而來馬云不久前的一次峰會上曾提出過一個“新制造”的概念,筆者整理后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核心要點:一、未來的制造業不是標準化和規模化,而是個性化、定制化、智能化;二、“新制造”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結合;三、把制造業的機器設備、生產線數據全部打通并智能化,形成大規模網絡協同;四、“新制造”,不是簡單的生產設備互聯,應該是工業物聯網+互聯網;五、工廠要按需定制,被數字化改造的工廠實現“轉型”。
馬云這位站在時代的風口上風云人物,以其成功經驗和許多準確預判彰顯權威,值得制造業思量。
在他提出的“新制造”概念里,“定制”、“數據”和“服務”是三個關鍵詞。進一步分析后我們會發現,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產業面臨的沖擊將是顛覆性。在人們傳統的印象里,制造業就是由一條條生產流水線組成,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企業自己的標準,進行規;C械化、統一化生產。
然而,這種情況已經發生脫胎換骨式的變化,特別是在消費領域,由于“90后消費新生代”逐漸成為市場消費主流,個性化需求日益突顯,過去千篇一律的相同產品,將被千人千面的不同產品所取代,并且,由于“大數據”的存在和利用,實現個性化產品定制,即將或已經變得十分簡單。
德國是工業4.0的最早提出者,奔馳等品牌正在實現徹底的個性化定制和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化,據說,全世界任何一個客戶可以在奔馳APP上根據自己的個性化需求、敞開自己的思路與想象,提出定制個性化汽車需求,然后傳到奔馳設計部門,再然后設計圖紙很快出爐并且傳遞給各個材料供給商,最終一輛個性化汽車開出來。
對于國內傳統車企來說,走智能化、自動駕駛、物聯網、移動互聯、個性化定制等新技術革命之路,最佳捷徑是與擁有大數據基礎的大型互聯網巨頭合作。
科技是手段贏得人心是關鍵在這種前提下,如何真正贏得客戶和消費者,才是企業經營的關鍵和未來轉型發展的重點。
什么叫“真正贏得”?在大數據時代,消費者的一切消費言行,都能夠被記錄和分析。人們現在常說,“已經到來的大數據分析時代,公司將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也就是說,未來將依靠互聯網科技,牢牢掌握消費者動態,貼身貼心為他們服務,將不是難事。技術不再是障礙,但前提是,消費者是找你定制,還是找別的公司定制,如何才能贏得消費者?競爭依然存在。
國內定制個性化服裝的實例,人們已經司空見慣,更復雜的例如汽車,相關企業也在努力:
據稱,上汽通用五菱正在開展無人駕駛、智能網聯等版塊的技術攻關及商業化探索,力爭打造國家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能交通示范區,實現更多智能出行場景和商業模式,探索企業從產品制造商向產品及出行綜合服務商的轉型方向。
同時,據說上汽集團也將支持上汽通用五菱打造自動化、數據化和智能化的制造體系,及攻關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技術,建立大數據和云計算中心。
所有這些技術升級,前提依然是要首先服務好消費者,如此才能使“中國制造”有效實現真正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