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哪一個產業才是國民經濟的真正支柱產業?過去一直爭論說是房地產,如今相信越來越多的人已不再這么認為,特別是最近一年來,人們普遍形成這樣一個共識:只有制造業才能真正體現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實力。而在制造業中,從發達國家的發展軌跡來看,迄今為止,不是電腦、不是手機甚至不是飛機,而是汽車,汽車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的科技、制造以及綜合經濟實力。
最能體現高質量管理水平汽車行業對于生產管理有著非常高的要求,能夠輻射其他制造行業。
因為產品本身的復雜,帶來了現場生產管理、設備管理、倉儲管理、供應商管理、物流管理等等各個方面的嚴峻挑戰。為了解決這些挑戰,汽車行業不得不持續改進生產管理方式。因此,從汽車行業興起以來,制造業中最先進的管理體系一直都是在汽車行業之中首創。
最早的福特公司的大規模流水線生產,到后來的豐田公司的精益生產。這些制造業的最先進的管理理念總是在汽車行業首先誕生,然后才傳播到其他行業。
所以,一個國家汽車行業的管理水平,標志著這個國家制造業的最高管理水平。只要一個國家能實實在在地打造一個強勁的汽車產業,這個產業就會源源不斷地向其他制造業部門輸送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人才,提升整個國家的制造業水平。
一個高度綜合的行業汽車行業是一個高度綜合的行業,會帶來幾乎整條產業鏈。它的上游行業幾乎囊括所有制造業部門——冶金、電子、化工等等。
而汽車行業是個重資產行業,對于庫存十分敏感。庫存量意味著積壓的資金。而無論是自有資金的機會成本還是融資帶來的資金使用成本,積壓資金總之都是有成本的。所以巨大的庫存就意味著公司每時每刻都要付出巨額成本。大部分車廠為了控制庫存量,都要求供應商在盡可能近的地方設廠,或者反過來在盡可能近的地方找到供應商。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有一個強勁的汽車行業,意味著整條汽車產業供應鏈都在本地。換句話說,汽車行業的強大與否,基本能表明該國制造業各部門的強大與否。
綜合而言,汽車行業是一個國家制造業軟件實力和硬件實力的雙重標桿。
從國防的角度講,自一戰以來,總體戰的模式依然占據戰爭主導。在這種戰爭模式中,一國的工業實力,特別是制造業的實力,往往決定了該國的戰爭實力。汽車行業本身恰恰標志著一國制造業的實力。
中國汽車工業面臨兩大契機一是汽車產業即將發生大洗牌。未來,新能源車將會加入進入市場,然而能否真正取代燃油汽車,目前市場上仍存較大爭議。
據2018年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當年7月份,全國共建成公共充電樁27.5萬個,同比增長52%。而在過去的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年均復合增長率近130%,連續3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一方面彰顯了中國政府大力推動節能環保的決心,另一方面顯示中國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
中國汽車工業面臨的第二契機是互聯網和高科技行業的快速發展。所謂“互聯網+”能在汽車工業體現可觀的潛力和價值。互聯網行業正處在經濟發展的風口浪尖上,有人曾預言未來許多行業革命都與軟件有關,與互防網有關。
中國的互聯網跟上了世界發展的浪潮,逐漸與一些發達國家并駕齊驅,甚至在一些領域呈現領先的態勢。因此,類似自動駕駛汽車這種“互聯網智能汽車”,一定會得到逐步而大力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