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2019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在京舉辦。食品安全的主管部門,從未放松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
打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官網,在“通報通告”欄中,看到通告最多最頻繁的是關于食品安全的監督抽查。對于不合格食品的通報,截至7月15日,2019年共發布監督抽查不合格食品通報18次,涉及產品269批次。統計發現,不合格原因中,有14次通報240批次食品農藥殘留超標;有11次通報206批次食品因重金屬問題。
統計說明,食品源頭污染問題尚未根治, 初級農產品生產就已經被污染了。所有食品生產都源于初級農產品,保障食品安全必須從田間地頭豬舍魚塘這些食品生產的起始源頭抓起。
農藥殘留造成食物污染農藥殘留在農業生產中施用農藥后一部分農藥直接或間接殘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產品、水產品中以及土壤和水體中的現象。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抽檢飲料、保健食品、糧食加工品、蔬菜制品、罐頭、淀粉及淀粉制品、茶葉及相關制品、速凍食品、食糖、糖果制品和食用農產品等11類食品2442批次樣品。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和判定,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2418批次、不合格樣品24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農獸藥殘留、重金屬、食品添加劑等指標。
市場監管總局組織抽檢糕點、肉制品、水果制品、特殊膳食食品、飲料、糧食加工品、乳制品、水產制品、薯類和膨化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等11類食品2936批次樣品。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和判定,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2906批次、不合格樣品30批次,不合格原因主要是微生物、農獸藥殘留、重金屬、食品添加劑等指標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容易在植物機體內殘留的農藥 稱為植物 殘留性農藥,如六六六、異狄氏劑等;易于在土壤中殘留的農藥稱為土壤殘留性農藥,如艾氏劑、狄氏劑等;易溶于水,而長期殘留在水中的農藥稱為水體殘留性農藥,如異狄氏劑等殺蟲效果好,見效快,被大多數農戶大量施用,結果 使病蟲害產生了抗藥性。當有了抗藥性的病蟲害又在危害田間的蔬菜時,就施用更大的藥量來防治。如此惡性循環,蔬菜的農藥殘留就會大大增加。更嚴重的是有的農戶還違章在蔬菜上使用禁、限農藥,用藥后,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還未到就忙于上市,造成嚴重的農藥污染問題,成為對人體健康的嚴重威脅。
重金屬超標主要是源于水污染由重金屬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環境污染,在藻類和底泥中積累,被魚和貝類體表吸附,產生食物鏈濃縮,從而造成公害。
目前中國由于在重金屬的開采、冶煉、加工過程中,造成不少重金屬如鉛、汞、鎘、鈷等進入大氣、水、土壤引起嚴重的環境污染。重金屬在大氣、水體、土壤、生物體中廣泛分布,而底泥往往是重金屬的儲存庫和最后的歸宿。當環境變化時,底泥中的重金屬形態將發生轉化并釋放造成污染。重金屬不能被生物降解,但具有生物累積性,可以直接威脅高等生物包括人類。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期發布監督抽查不合格食品通報顯示,不合格食品是在源頭上就已經被污染。
例如,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水產品批發市場銷售的蝦蛄,鎘(以Cd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海城區海鮮行銷售的瀨尿蝦和花蟹,鎘(以Cd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四川路27號紅沙海鮮城A32號銷售的瀨尿蝦,鎘(以Cd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江南區樂村路6號富德海鮮批發交易市場零售區40號銷售的瀨尿蝦和花蟹,鎘(以Cd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這些重金屬超標的產品,主要是因水質被污染。重金屬的污染主要來源工業污染,其次是交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工業污染大多通過廢渣、廢水、廢氣排入環境,在人和動物、植物中富集,導致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海鮮重金屬超標。
養殖過程中亂用抗生素或其他藥物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期發布監督抽查不合格食品通報,深圳沃爾瑪百貨零售有限公司貴陽人民廣場分店銷售的活鯽魚,經湖北省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檢驗發現,其中恩諾沙星(以恩諾沙星與環丙沙星之和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寧波市肉禽蛋批發市場豬肉攤位銷售的來自浙江省三七市定點屠宰場的豬肉,恩諾沙星(以恩諾沙星與環丙沙星之和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杭州近江水產農副產品綜合市場洪忠興禽產品商行銷售的洋雞蛋,恩諾沙星(以恩諾沙星與環丙沙星之和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貴陽云巖合力商貿有限公司第二分店銷售的鱸魚、鳙魚和鱖魚,經湖北省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檢驗發現,其中孔雀石綠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深圳沃爾瑪百貨零售有限公司福州長城分店銷售的對蝦,經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檢驗發現,其中呋喃唑酮代謝物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杭州市江干區旺億百貨店銷售的黃本雞,尼卡巴嗪殘留標志物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養殖過程中亂用抗生素或其他藥物,導致這些藥物大量殘留在動植物體內,造成食品安全問題。
初級農產品的食品安全還存在問題有關專家指出,過度使用化肥等投入物,可能導致化肥、農藥殘留積累等,也造成初級農產品食品安全隱患。
同時由于化肥、農藥的使用不合理、不規范,嚴重污染了土壤,初級農產品生產的土壤、場地、環境的變化,給農產品源頭安全帶來風險。
如何保障初級農產品食品安全,排除初級農產品食品安全隱患?
首先,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有待提高。有關專家認為,農民為了節約勞動成本,提高農產品的產量,過量使用農藥和化肥,是導致農產品質量差的主要原因。
據統計,在近幾年的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中的化學物質用量越來越多,銷售的農藥平均每年170萬噸,而且一些農藥多數是國家禁止使用的。這些農藥化肥嚴重威脅了人們的生命健康,過量使用農藥不僅使農產品的口感不好,而且加大了藥物的殘留。
專家指出,農產品的質量與人體健康甚至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目前, 種植者、消費者的法律和責任意識仍然有待提高。尤其是生產者的安全意識不高,沒有充分認識到農產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一些基層工作者認為加強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力度,會嚴重影響農民的經濟利益,因此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持消極的態度。此外,相關部門的宣傳力度不夠,生產者對相關 法律法規不熟悉,不了解市場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和規定。而且沒有讓生產者認識到對生產并銷售劣質農產品等行為的懲罰力度和懲罰措施。
科學使用化肥和農藥。為了防止殘留農藥和化肥導致農產品質量降低,要從生產者入手對農產品生長初期的質量進行監控。并且要及時解決農產品出現的問題,避免由于未及時解決導致大面積爆發, 最后不得不使用大量的農藥。
同時生產者要加強農業種植技術,充分認識農產品在生長過程中會出現的一些問題以及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而保證農產品的綠色、健康;加強宣傳力度為了提高農產品質量,首先要加強宣傳力度,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意識。健全監管制度,加大農產品產銷的監管力度為了加大農產品產銷的監管力度,相關部門應該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優化農產品管理體系,對農產品的質量進行實時監控。同時還要有風險意,制定相應的應急模式,完善監管系統。此外,相關部門應該發揮其優勢,從監管人員入手,提高監管人員的責任感和綜合素質,加大管理力度,從而從根本上保障農產品的質量。
跳出食品安全問題本身治理食品安全礦產開采、基礎建設排放可能污染了大氣和水源,進而導致初級農產品食品安全源頭污染問題。
有關專家指出,食品安全和環境污染以成為當前最重要的兩大民生問題。解決食品安全的治理問題必須跳出食品安全問題本身。初級農產品的安全生產對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解決依賴性非常強。土壤、水、大氣等環境要素的污染成為影響初級農產品食品安全生產的主要原因已獲共識。
環境污染可通過土壤、水、大氣、食物鏈等多種途徑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甚至產生有環境污染而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威脅初級農產品食品安全生產乃至食品安全的源頭因素。
從環境要素角度分析,治理環境污染、改善環境,是確保初級農產品食品安全生產的基礎,更是食品安全治理工程的源頭所在。因此,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需跳出食品安全監管本身,必須解和與初級農產品食品安全生產密切相關的環境治理問題以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