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跨度長達9年,是在讀規模最大、學齡最長的教育階段。長期以來,“唯分數論”、“唯升學論”等是影響我國義務教育質量的兩大痼疾。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我國將堅持“五育”并舉,由“有學上”轉變為“上好學”,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同時,對義務教育還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熱點難點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和工作要求。
“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堅持“五育”并舉,著力解決素質教育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意見》在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舉措,以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二是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著力解決課堂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堅持把課堂教學作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主要環節,既強調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應用,也強化教學規范管理,對作業考試輔導等作出制度性安排。三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著力強化教師基礎作用。堅持把教師隊伍作為辦好教育的第一資源,《意見》對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優化教師資源配置、依法保障教師權益待遇、加強校長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改革舉措。四是深化關鍵領域配套改革,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是一項系統工程,《意見》統籌推進課程教材、招生考試、質量評價、教學研究、辦學活力、經費投入等關鍵領域改革,努力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創造條件。五是加強組織領導,著力抓好工作落實。辦好教育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意見》堅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注重各部門職責落實,重視家庭教育作用,強化考核督導問責,大力營造義務教育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氛圍。
明確了亟待解決熱點問題的改革方向當前義務教育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本次印發的《意見》提出解決對策和工作要求。
根據教育部的進一步解讀,《意見》對一些地方和學校素質教育落實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的差距,指出新舉措;針對當前個別地方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占比過低情況,提出下一步要進一步加強政府依法舉辦義務教育的主體責任;對加強勞動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明確提出了落實舉措;首次提出了關于教師懲戒權的問題,提出了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針對家長普遍的反映是負擔越減越多,課外培訓班越來越多,再次提出“堅決防止學生學業負擔過重”;提出避免讓學生作業成為“家長作業”,關于給家長布置作業的問題,一定要堅決治理;對由于監管缺失,進入校園的一些不良、有害,包括色情的、暴力的、商業活動的A P P提出要建立數字化資源進校園的審核監管機制;提出要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強調要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注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評價。
“五個強化”構建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新格局素質教育講了很多年,針對一些地方和學校落實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差距,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解讀教育教學改革意見。
鄭富芝指出,素質教育的問題,是整個基礎教育包括義務教育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強調要發展素質教育,從現實來看盡管發展素質教育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但我們推進的決心不能動搖、推進的步子不能停下來。《意見》從五個方面提出了舉措,可以概括為“五個強化”。
一是強化育人理念。《意見》
把科學教育質量觀概括了四句話“德育為先、全面發展、面向全體、知行合一”。在實施過程中,通俗講是要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孩子,為孩子們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打好。
二是強化體系構建。要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五育”并舉的教育體系,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是強化課堂變革。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意見》
提出一定要創新教育教學方式,變單純的滿堂灌填鴨式教育為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推進課堂革命,讓學生在學校在課堂上學得活一點,實效大一點。
四是強化評價導向。評價是“指揮棒”,是“牛鼻子”,提高教育質量,推進素質教育一定要把“指揮棒”調好,把“牛鼻子”牽住。要建立發展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制定義務教育評價標準體系。
五是強化組織保障。首先要明確在發展義務教育、發展素質教育方面黨政的責任,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政府要擔負起發展素質教育的主體責任。其次做好至少三個統籌,統籌教研力量,校長、教師一起教書育人;統籌管理力量,各個有關部門各盡其責;統籌社會資源,家庭和學校協同育人。
首次提出保障教師有效地行使懲戒權《意見》首次提出了關于教師懲戒權的問題,提出了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解讀,教師懲戒權是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按照我國《教育法》、《教師法》的有關規定,教師承擔教書育人過程中,具有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現象的義務,也就是說,他有責任、有義務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但是由于過去這些年一些程序性的規定不是很嚴密、不是很規范甚至缺失,也影響了教師正確地行使教育懲戒權,突出表現為,現在有的教師對學生不敢管、不愿管,實際上這是對學生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另外還存在一些過度懲戒的行為,甚至體罰學生,這也是不合適、不應該的。
現在社會上也有一種現象,有的家長對教師批評教育孩子也不夠理解,甚至造成家校矛盾。所以,從有利于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出發,幫助孩子從小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對教師懲戒權出臺細則進行規范和明確。
下一步,按照《意見》提出的要求,著眼于教師教育懲戒權的問題,首先明確基本原則。教育懲戒的目的重在教育,是出于對學生的關愛、保護,從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愿望出發來實施教育懲戒。
第二,研究制定具體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實施的范圍、程度、形式,規范行使教育懲戒權,促進廣大教師既熱情關心學生,又嚴格管理要求學生,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這方面,我們特別希望社會各界、家長給予積極理解,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共同育人的氛圍,提高育人效果。
第三,抓緊修訂《教師法》的有關規定,從法律規定上進一步明晰教師教育懲戒權的行使,保障教師有效地行使懲戒權,促進教師敢管、善管,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維護師道尊嚴。
再次提出“堅決防止學生學業負擔過重”
鄭富芝解讀,學生學業負擔過重是在基礎教育方面熱度最高的一個問題,減負既是一個老問題也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因此必須下大力氣逐步解決好。
去年出臺了“減負30條”,在這個基礎上《意見》進一步提出了減負的要求。下一步,首先要明確減負思路,然后再講具體的措施。
思路是兩句話:第一,綜合施策。
第二,系統減負。通過五種途徑來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
一是通過提高質量來減負,在提高學校教學質量上下功夫。學生在學校里、在課堂里就能夠學懂、能夠學好,盡量少留作業,把功夫下在校園內、下在課堂上。如果課堂講不清楚,為了加深理解,那就拿著作業回家做。治本之策是提高課堂效率。
二是通過優化課程來減負。
要從中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優化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對學什么、學多少、學到什么程度有基本規范和要求。因此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來教學,不能增加教學難度,同時時間上也不能趕超進度。
三是通過規范校外培訓減負。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已經進入第二階段,下一步要深化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特別是對違規行為和做法,要加大處罰力度,嚴格按照國務院的文件要求來執行,要規范。在校外培訓治理的第二階段,關鍵是堅決杜絕超前、超標的培訓行為,防止層層加碼。
四是通過科學評價來減負。
健全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標準體系,要糾正唯考試成績唯升學率的片面做法,解決好“指揮棒”的問題。如果所有的東西都看學科的學業成績,就盯著分數,這個負擔是下不來的。如果按照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標準評價,那學生們就會生動活潑地發展。
五是通過社會協同來減負。
減負不光是學校、不光是校外培訓機構,家庭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因此,我們最近組織了一個“家校協同育人的攻堅行動”,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育人觀念,理性地幫助孩子確定成長目標。
提出避免讓學生作業成為“家長作業”
鄭富芝說,關于給家長布置作業的問題,一定要堅決治理。這一次起草文件的時候,我們經過調研,發現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
首先要回歸到給學生留家庭作業的目的和功能上來。這個作業是留給學生的,干什么用?是為了學生的溫故而知新,在學校、在課堂上聽完之后,回到家里抽一點時間來鞏固所學的知識。既然是留給學生的,就要由學生去完成,不能布置給家長。
第二,要解決一個導向問題,不能發出錯誤的信號。最近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評論,我們在深入思考一個問題,留給學生的作業家長替做了,長此以往會給孩子們灌輸一個什么樣的思想?自己該做的事還可以讓別人代替,這不是教育的初衷。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們自己的事自己做。老師給你留的作業是為了你鞏固提高,你讓家長去做了,家長代替了,這個導向是非常可怕的。
下一步怎么辦?這個事本來是很清楚的,也是很好操作的。
既然中央有了規定,一定要嚴格執行,這是紀律,這是規定,不是一般的號召和要求,是堅決不能留。如果哪個學校、哪位老師違反了中央的規定,那是要嚴格查處的。剛才講家庭作業不是簡簡單單做幾道題,而是要回歸我們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更重要的是,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對孩子們不能發出錯誤的、有害的信息。我相信我們的校長、我們的老師會嚴格執行,也希望廣大家長廣泛地監督,爭取把這個要求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