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數據顯示,湖北、湖南、廣東等多地消費者投訴稱,花費幾千到幾十萬元不等的資金簽訂了建造裝配式輕鋼別墅合同,最后遭遇騙局。
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以來,中國質量萬里行收到近100例裝配式住宅的消費者投訴。他們稱遭遇裝配式輕鋼別墅騙局,主要問題包括:承諾的工程全款一增再增、施工進程緩慢周期過長、施工合同變代理合同、終止合同難退款難索賠等四類問題。
這些消費者投訴稱,通過熟人介紹、互聯網推送信息或抖音等社交電商平臺,初步了解到裝配式輕鋼別墅項目,并進一步通過現場考察等環節熟悉了這些“新材料”公司的項目。消費者回憶,在項目考察現場,他們極易被這些企業通過異地邀請免費參觀、展示新材料政策等方面優勢、與傳統建筑相比的低價環保策略等方面的綜合信息“誘導”簽訂合同付費后,他們發現,事先“新材料公司”
業務員承諾的“拎包入住”“**萬可以住別墅”很難兌現。
其中反映更普遍涉及金額更大的問題是,大量消費者稱,在這些“新材料”公司業務員承諾的“加入代理享折扣價”、“代理享受低價或贈品”的誘導下,他們與“新材料公司”簽署了《裝配式輕鋼別墅代理合同》。然而,消費者發現,這類新材料公司通常不提供簽署的合同原件,“只讓拍照留存”,或干脆不讓拍照,付款后遲遲不給發票僅提供收據,“付全款后統一開票”等“話術”。進入輕鋼別墅的實際施工環節,消費者多遇“增項不斷”“貨款變定金”“貨款變經銷費用”等情況,要求終止合同遲遲協商不成,而發生糾紛。
湖北匯鑫恒基、湖北建居新材合同貓膩:房款變代理費 費用一增再增江西南昌的樊先生6月2日投訴稱,自己遭遇了湖北匯鑫恒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匯鑫恒基新材”)的合同欺詐。
6月2日,湖北匯鑫恒基新型建材通過百度網絡推廣邀請樊先生前往其公司,了解輕鋼別墅。湖北匯鑫恒基新型建材公司代表承諾,制作金額達到15.8萬元,可送4.8萬元的材料。這也就意味著,付款15.8萬元可建造一棟180平米,上下兩層包含室內外裝修的別墅,另贈他一個縣的區域代理為他們做宣傳推廣。
樊先生付完全款,老家地基也做好了,遲遲不見未見湖北匯鑫恒基新型建材運送建房的材料。
一再催促后,樊先生才得知,“前期說好的15.8萬元變為了區域代理費,要我重新再打26.9萬元給他們公司,才會發建房材料給我”。讓他費解的是,房屋核算面積也與以前不符,從未提及的屋檐滴水等也要算房屋面積。“面積也由當初的180平米變成了204平米”。
讓樊先生覺得焦慮的是,現在老家的地基做好了,湖北匯鑫恒基新型建材以此要挾給他們打款。樊先生認為,“這就是典型的詐騙。現申請解除該欺騙合同,退還全款15.8萬元。”
不獨有偶,陜西漢中王先生遭遇了“一再增項”的消費經歷。2月初,王先生通過百度網站查輕鋼別墅后留了電話號碼,沒幾天自稱是湖北建居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以下簡稱“湖北建居新材”)的何經理聯系了他。王先生被告知了圣普利輕鋼別墅的諸多優勢,并可以去他們公考查,并報銷來回車票。
2月底,經湖北建居新材李經理介紹,“在他的誘導下,26日與公司簽了代理合同,并交了3萬元定金”。他們相約,這個資金是設計加工。半個月后,王先生打電話催李經理圖紙設計狀況,李經理則說,“公司業務忙,誰交錢多給誰先設計生產”。無奈之下,王先生和李經理協商,再交3萬就可以出設計和生產。于是,王先生3月18日又給公司打款3萬元。
之后的4月和5月,就分別出了個平面圖和室內效果圖。之后王先生再催,卻還是需要打款,“就是還要再交錢,直到現在公司也沒什么作為。辛苦打工掙的錢就這樣被騙,要求公司退全款。”
湖南東晟康達輕鋼別墅的價格變數:低價誘入湖南彬州的曹先生5月在手機上看到了湖南東晟康達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東晟康達”)的裝配式建筑——輕鋼別墅宣傳,他當即聯系了一位業務員問及報價,被告知只需要800~1200元/平米,不相信可以到公司實地考察。
隨后,曹先生去實地參觀了樣板房,“覺得這房子也還可以,就想建一棟這樣的別墅給爸媽住”。
曹先生回憶,“湖南東晟康達就用極低的價格‘誘導’我們說公司只要首次支付29.8萬元貨款,用于自建房就可成為縣代理”,湖南東晟康達沒有代理費。并被告知,“為了推廣扶持代理按廠價贈送輕鋼別墅主體材料費100平米,每平米按898元,共計8.98萬元。29.8萬元,作為首次進貨貨款使用,未用完的貨款在二次進貨中抵減。”
曹先生計劃先建造200平方米左右的別墅,雙方簽合同前,湖南東晟康達公司給他算出的價格是,主體包內外精裝修的材料和工錢一起價格是1150元/平方米,還包括門窗,曹先生理解為費用共計23余萬元。
當場,已經作為縣代理的曹先生,還被建議給別人建房的報價是1500/平方米元到1680元/平方米不等,也是包括內外裝修門窗等。他認可這一別墅建造的性價比,就在5月19日預付了9萬元的貨款。
然而,等湖南東晟康達外觀設計效果圖出來后,兩層房屋總建筑面積是208.13平方米但廠家居然報價是含內裝1680元/平方米,共計近35萬元,還不包括門窗,另外,這筆費用還要加人工費近八萬元,總計近43萬元。
這樣的核算金額也就意味著,之前談的價格就不算數了,“簡直就是欺詐我們消費者,對于這種故意用極低的價格誘導我們簽下的合同,我要求解除合同并,并退還9萬元定金。曹先生說,“整個東晟康達集團現在已經聯系了被騙的有20多位,有好多消費者付了39.8萬和29.8萬”。他期待,早日退款定金9萬元,能為更多的消費者討回公道。
廣東華創鑫材實業全屋定制房:繳納30萬元一場空河南鶴壁的張先生和夏先生接到廣東華創鑫材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華創鑫材實業”)徐經理的電話推銷稱,“到本公司參觀 考察,報銷來回路費”。3月中旬,兩位先生相約赴該公司參觀,并與廣東華創鑫材實業代表黃經理進行交談。最終,黃先生給他們介紹的“全屋定制房”項目引起了他們的關注,“890元每平方米能建成房,黃經理以此為誘惑,這個價格包括(輕鋼主體、內外裝修、門、窗、水、電、衛浴、人工)。”
通過二人提供的收據顯示,他們與這位黃經理簽訂了《立項合同書》并交付了貨款定金3萬元。直到5月2日,雙方一致沒有簽訂正式合同,張先生卻收到了廣東華創鑫材實業公司黃經理要求再赴公司的要求。張先生回憶,“等我們到公司見到黃經理后,他又說890元每平方米不包括內裝修”,張先生二人不同意,又被黃經理介紹給了一位余姓經理。
雙方經過洽談,余經理承諾,“交59萬8千元,公司會贈送20萬元”,張先生二人不同意,“我們想取消立項合同”,余經理又說服二人,“交59萬8千元,公司贈送到35萬元,足夠你們蓋兩座房子用,基本不用再花錢”。雙方再次簽訂了一份合同,張先生二人交付了27萬元貨款定金,由此,張先生二人共支付30萬元。
回到河南,廣東華創鑫材實業胡經理給二人發送了一份價格清單。清單顯示,建房需要105萬元左右,張先生說,“一直催我們打款,再叫我們打70萬左右,還不包括內裝,比如門窗、水、電、人工、燈具、衛浴、櫥柜等,還有好多建筑材料需要自費。”
讓張先生二人更生氣的是,原本,廣東華創鑫材實業的業務代表承諾自有物流,并不需要消費者付費。。臨近實際施工階段,張先生被告知,運費需要他們支付。
“現在有說運費是我們的,他們來人需要我們管吃住,還需要我們自己找人安裝,他們搞技術指導。之后,又說59.8萬元作為公司押金,但是票據上寫的是貨款定金,又讓我們繼續交錢。公司負責人發過來視頻上面寫的是張、夏兩位的輕鋼主體材料已生產好。”然而,廣東華創鑫材實業公司負責人胡經理又說,“不打款一切都不生產”。
張先生說,“結果現在一樣東西都沒有給我們生產,一直在欺騙我們繼續打款,我們已經對他們公司失去信任,不再想與他們合作,否則會越陷越深”。他們要求全額退款,解除合同。
“新材料”裝配式輕鋼別墅:成消費騙局關鍵詞新型住宅產業化的生產方式,主要是采用預制裝配式施工,房屋的部品構件在工廠已經生產好,現場進行吊裝,全場采用工業化、流水線的方式建造房屋,達到“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的效果,房屋的建設周期短,質量好,性能佳,兼顧節能環保和安全舒適的需要。
從國家政策層面看,以 2013年全國建設工作會議為標志,首次提出“促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要求,以建筑業轉型升級為目標。建筑工業化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首選項,而其中的抓手即為裝配式建筑。
2013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2013〕1號《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明確重點任務推動建筑工業化,推廣適合工業化生產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鋼結構等建筑體系,提高建筑工業化技術集成水平。2014年5月4日,住建部發布《關于開展建筑改革發展試點工作的通知》,將建筑產業列入建筑改革發展試點工作。
2014年7月1日,住建部發布《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促進建筑業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2016年2月21日,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第11條指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 30%。2016年9月30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因地制宜發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現代木結構等裝配式建筑。
2017年2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大力推廣智能和裝配式建筑,創新建筑方式。
有專家認為,這其中有著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勞動力成本、資源環境約束嚴峻形勢的倒逼,也有新型城鎮化中政府公共政策的調整,在住建部的統一推動下,各省市開始大力推動裝配式住宅的發展。
拿北京市來說,公開資料顯示,北京的裝配式住宅的發展目標:到2018年,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20%以上,到2020年,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
裝配式輕鋼結構建筑,是目前建筑行業中及其先進的建筑形式,其在我國建筑行業當中的應用正在變得越來越廣泛。業內專家指出,通過已有文獻研究,裝配式住宅對于經濟社會進步、行業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有一組公開對比數據顯示,相對于傳統現澆建筑,裝配式建筑可縮短施工周期25-30%,節水約50%,節約木材約80%,降低施工能耗約20%,減少建筑垃圾70%以上,并顯著降低施工粉塵和噪聲污染。
但是,我國裝配式住宅發展非常緩慢,由于裝配式輕鋼房屋建筑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與國際上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在裝配式別墅的建造過程中,設計、生產、配送至項目施工,均易遭受風險。由此,裝配式建筑由于開發成本高,運輸成本高,在同類建筑商品中,其優勢可能在于預制墻體的保溫性能高,間接地減少制冷或供暖等能耗方面,短期內無法完全體現。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原材料制造可能出現品質問題,嚴重的質量問題可以通過合同保障權益,但在可接受范圍內,原材料的誤差等會增加后期的施工難度,甚至是延誤工期。
經過中國質量萬里行的協調處理,雙方達成一致的消費者稱,裝配式住宅消費被騙過程存在自身特點:
第一,謹慎辨別。電話推銷、抖音等社交軟件,以及互聯網上的相關召集代理的信息,消費者需要十分謹慎,不可偏聽偏信;第二,理性分析,防范風險。這類“新材料”商家通常會邀請消費者現場考察,在考察過程中,多為裝配式住宅輕鋼別墅的各種優勢,請消費者一定理性分析,拋出風險性解決思路,繳納費用一定保留轉載記錄,索要發票等付款憑證;第三,遇到騙局,維權有理有據。從消費最初開始,收集好各個階段的證據,比如合同、發票、錄音錄像等,盡量保存好紙質版合同原件,記錄好每一個關鍵時間點的相關證據,明確責權利,勇于維護自身權益;第四,廣發自己裝配式住宅的被騙消息,讓更多消費者不要上當受騙。消費者稱,這是受騙最終維權成功的絕招,他通過發送互聯網網站、論壇、維權平臺等各方面,分條列點講述自身消費經歷,真實可信,多次溝通,終究達成一致。
有關文中的湖北、湖南、廣東三地的消費投訴案例的解決方案,本刊記者將會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