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之家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網貸行業的成交量為900.28億元,同比下降62.19%,成交量基本與上月持平。截至7月末,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跌破800家整數關口,下降至787家,相比6月底減少了30家。隨著監管力度加強,未來網貸行業將呈現分化狀態:一方面是頭部網貸平臺在“增資”“三降”的同時,及時進行備案,逐步完成合規,繼續生存發展;另一面,隨著出清延續,一部分網貸平臺面臨“清退”和“轉型”。
網貸是金融業一項創新網貸行業,即網絡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個體包含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即網貸平臺,是指依法設立,專門從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活動的金融信息中介企業。
該類機構以互聯網為主要渠道,為借款人與出借人進行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資信評估、信息交互、借貸撮合等服務。
在我國,網貸行業起步于2007年。2014年起,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交易規模迅猛增長。從2016年開始,網貸行業月投資人數基本保持在300萬人以上。
在互聯網時代,金融行業出現的創新,網貸行業算是一個,這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創新成果。網貸平臺將社會閑散小額資金積聚起來,并通過平臺信息對接滿足資金供需雙方的金融服務需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我國網貸行業商業模式迅猛發展,創新出多種借貸商業模式,讓所有的金融運作流程都在互聯網上完成。
之所以網絡借貸在我國得到蓬勃發展,依賴于資金供需兩端的現實背景。一方面,網絡借貸為個人和企業提供了新型融資渠道,并且相比于銀行信貸,網貸產品的期限更加靈活;另一方面,與銀行存款以及理財產品相比,網貸投資產品往往能夠提供更高收益率,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高收益的新型投資渠道。
雖然,線上操作可以大幅度降低網貸平臺的運營成本,但是受技術發展制約及相關監管政策等因素影響,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網貸行業出現了許多信用“黑洞”,帶來了網貸行業的高風險:網貸消費者因信息不對等遭遇“套路貸”
而面臨暴力催收的遭遇,借款平臺因無法全面掌握“老賴”的真實資料,即使聘用了大量的審核人員,無法避免死賬爛賬的情況。
網貸行業經過2016年和2017年的爆發式增長后,從2018年開始增速明顯放緩,2019年持續下降。融360大數據研究院重點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網貸行業累計成交量為4371.85億元,較2018年下半年網貸行業累計成交量5983.03億元環比下降26.93%,較2017年下半年累計成交量13992.91億元的歷史成交最高峰時期下降68.76%。
數據顯示,2016年初,月借款人數不足100萬,到2017年底,月借款人數超過500萬。2018年網貸行業投資人數和借款人數有所回落,網貸行業規模不斷縮小,平臺退出數量不斷增加。
與此同時,網貸消費者態度也逐漸趨于保守,投資活躍度降低。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網貸行業活躍出借人數、活躍借款人數分別為199.51萬人、233.65萬人,其中活躍出借人數環比下降1.59%,約減少3.23萬人;活躍借款人數環比下降3.21%,約減少7.75萬人。
行業的野蠻生長,市場的逐漸發展逐步倒逼網貸行業合規。
面對風險監管趨嚴有分析文章指出,行業出清和備案合規要求是網貸成交量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近年來,監管政策對“互金”
業務監管指引趨嚴。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發布的《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明確規定,不得撮合或變相撮合不符合法律有關利率規定的借貸業務;禁止從借貸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續費、管理費、保證金,以及設定高額逾期利息、滯納金、罰息等。
從2017年“雙降”要求的降存量規模和降投資人數,逐步升級為“三降”,即降存量規模、降借款余額和降投資人數。至2019年初,《關于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范工作的意見》(175號文)將堅持以機構退出為主要工作方向,除部分嚴格合規的、在營的機構外,其余機構能退盡退、應關盡關,加大整治工作的力度和速度。
同時積極引導部分機構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
2019年上半年,行業出清延續,部分頭部平臺為了達到監管的“三降”要求,主動減少發標數量,降低成交規模,成交量繼續下滑。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已進一步下降至864家,停業及問題平臺為215家。
7月,有關陸金所(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計劃退出網貸業務的消息傳出后,引發業界廣泛關注。陸金所在回應部分媒體時表示,旗下陸金服P2P業務正積極響應和配合監管“三降”要求,現有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有分析指出,陸金所之所以計劃退出網絡借貸業務,是由于P2P網貸備案短期可能難以實現,已影響其上市、登陸資本市場的進程。因此,高層最終選擇放棄占比公司業務不到10%的網絡借貸業務。
有業內人士預測,2019年下半年,網貸行業關鍵詞仍將是“出清”和“備案”,即:一些問題平臺以及達不到備案要求的平臺將清退或轉型,成交量將繼續下滑,如果備案試點啟動,網貸成交量有望在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保持相對穩定的水平。
“野蠻生長的網絡借貸業務,看來即將告一段落了。”部分網友表示。
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中國質量萬里行提醒,金融消費者在享受互聯網金融便捷的同時,也要提高警惕,做到:
第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避免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
第二,選擇正規機構進行消費。不要輕信非正規醫療機構的虛假宣傳廣告。
第三,看管好身份證件及相關信息,避免不法分子在未經本人許可的前提下,利用有關信息申請貸款。同時,勿將手機通訊錄等敏感信息泄露給第三方。
第四,了解實際貸款機構的準確信息,并向該機構核實貸款的條件和審批流程。
第五,務必留存協議書面文本或電子文檔、截屏圖片等能證明協議約定內容的證據,以便相關部門開展查證工作,及時保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