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年實現整車銷售30萬輛,同比增長47.5%;實現營業收入905億元,同比增長29.3%……“只有具備了質量自信,中國重汽民族重卡品牌才能真正叫響,才能具有國際競爭實力”,這一點在中國重汽2017年開展的“質量月”活動中,全員上下都形成了一種共識。
在打造而民族重卡品牌過程中,中國重汽正在努力從依靠價格競爭向質量競爭轉變。這種轉變,正在推動著中國重汽進入國際重卡行業前列。
而轉變來自中國重汽的質量自信。支撐質量自信的力量源于中國重汽對生產過程的有效控制。
從產品“出身”做起
中國重汽在產品研發階段已經開始,保證產品的好“出身”。在設計方案的評審上,規劃、市場、質量、制造等方面的專家參與評審,從源頭上確保了技術方案滿足產品設計輸入。
在關注早期可靠性的基礎上,技術人員不斷完善試驗方法和評價標準,開展零部件和整車的耐久性研究,確保產品性能和可靠性、耐久性滿足用戶和市場需求。堅持不成熟、未驗證的產品,決不推向市場,按照誰釋放、誰負責的原則,努力實現新車型投產即為精品車型。創新推行責任設計師工作制度,從制度上全面落實質量責任。
技術中心從每位主任到院、部長全年不間斷深入市場進行調研活動,了解用戶需求和存在的不足,通過優化結構和配置,進一步提升了精品車型的可靠性、經濟性、動力性、操控性和舒適性。針對調研中出現的重點質量問題,技術中心還開展了質量改進和質量提升工作,認真梳理產品設計、驗證和釋放的每一個細節,識別出關鍵控制要點和特性值,制定改進和提升工作計劃。圍繞新產品設計開發質量的提高,技術部門按照TS16949標準的要求,對新產品開發和釋放管理流程進行梳理,明確每個環節的輸出要點和質量要求,嚴格按照新產品開發和釋放管理流程進行,做好產品策劃,確保設計輸入滿足市場需求和法規要求。
從“守門員”到“守門技師”
中國重汽提出要拓展“質量門”的作用,把“守門員”由專業化變為職業化,升級為“守門技師”
2018年3月14日,中國重汽在濟南舉辦了“有我‘中國重汽質量更好,中國重汽品牌更響’”故事會活動。發生在研發、生產、銷售等人員身邊的小故事,通過情景劇、詩歌、朗誦等藝術形式被表現了出來。
中國重汽濟寧商用車車身部現場質量員余金龍講的一個地板班在解決焊渣問題的故事,生動再現了當時技術人員為了產品一定做到“零缺陷”付出努力的情景,展現了中國重汽在產品下線過程中每個環節里對于品牌與質量的執著追求。孫魯的崗位在濟寧商用車車身部地板班。2017年3月28日,在“轟轟”的聲響和耀眼的弧光中,一個個地板正穩穩的向合拼工位運行。此時,孫魯正在生產線旁,緊皺著眉頭,不時看一眼遠方。
就在2小時前,孫魯接到總裝部的反饋,縱梁螺母的焊渣又出現了。最近,焊渣的問題可把他愁壞了。雖然經過大家的努力,問題率由原來的15%降到了2%,可就是這2%卻怎么降也降不下來。雖然比例不高,但在他的心里,始終堅持著:下一道工序就是客戶,我的產品一定要做到“零缺陷”!
如何從源頭控制,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呢?孫魯將整個操作流程在紙上畫了一遍又一遍,仍百思不得其解。
書架上的一本書引起了他的注意:《精益生產》。孫魯靈光一閃,想起了精益培訓中講的變化點管理。他立即從人、機、料、法等方面,一一分析,最終確定了關鍵的一條:工裝夾具操作復雜,勞動強度大,容易產生偏差,需要重新改制夾具。
當天下午,人們看到,孫魯在廢料堆里翻找,不時拿著幾個下腳料傻笑。
車間安靜了下來。只有地板的焊機旁,還在不時的散發出美麗的藍色弧光。人們不知道孫魯是幾點下班的,沒有人知道那天是他女兒的生日。
第二天,一個新焊制的工裝靜靜的擺放在工位上。這是翻轉裝置,這是檢查裝置,這是限位裝置……新的工裝使用了,縱梁不用再靠人力翻轉了。它既解決了螺紋孔焊渣的問題,又提升了操作節拍66秒。所有人都向眼圈發黑的孫魯豎起了大拇指。
“質量問題回頭看”
中國重汽在生產過程中開展了嚴格的過程審核。特別是對精品車型和精品產品,生產單位結合售前、售中和售后存在的問題,制定產品審核和過程審核計劃,按PDCA循環,對人、機、料、法、環、測每個環節,組織技術、質量、生產相關人員開展審查和驗證。對一些長期存在或反復出現的產品質量問題,查找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制定改進計劃,切實把產品一致性提升一個新高度。
產品質量在生產階段如何做好、管控好,各環節牽扯的變量很多。設計開發流程走得非常的嚴謹,這樣出來的好東西,到了生產階段,如何做好?過程控制是質量提升的關鍵環節。
“質量問題回頭看”是中國重汽質量月的一個特色活動,產品投入市場后,圍繞疑難問題、市場反饋信息,相關質量部門還要從原因分析、責任落實、糾正措施、進展情況、預防措施、跟蹤落實六個方面,開展“質量問題回頭看”工作,找到問題根源,制定落實長效機制,舉一反三杜絕類似質量問題的再發生。
“精品車型不停車”服務
2017年3月9日,“中國重汽精品車型不停車服務”正式啟動,全面鋪開,這是行業首創。這項差異化的、革命性的服務舉措,賦予了中國重汽“親人”服務新的時代內涵。
中國重汽集團銷售部總經理張曉東向《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介紹,“不停車”服務涵蓋“曼”技術公路牽引車,在運輸途中發生故障不能繼續行駛的,中國重汽將實施“親人”快速救援服務,經預判24小時內不能修復完好的,由中國重汽負責協調第三方提供車輛,將用戶所運貨物由故障地運往目的地,并將掛車送回車輛故障地,確保貨物運輸的時效性;另外,快遞快運、冷鏈運輸、綠化苗木運輸、牲畜活禽運輸、綠通運輸牽引車預判6小時內不能修復完好的,同樣啟用“不停車”服務。
據張曉東介紹,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中國重汽“不停車”服務共發生22起、執行22起,無論故障車是在新疆,還是在廣州,中國重汽的售后服務都會第一時間抵達并解決問題。
張曉東說,長期以來,“不停車”服務被認為是行業超越服務極限的奢望,行業企業可望而不可及。中國重汽之所以敢為人先,實現“不停車”服務承諾,是基于中國重汽擁有雄厚的技術、生產、銷售、智能管理基礎,為精品產品積淀了保障。其中,產品質量的保障是基礎。
“曼”技術產品的持續熱銷,同時得到了廣大用戶的高度認可,中國重汽的11升、13升柴油機“曼”技術產品B10壽命達到150萬公里,“曼”技術產品已行駛百萬公里的用戶大量涌出,據智能通跟蹤統計,每天日運營里程超一千公里以上的車輛比比皆是,這是中國重汽替代進口的質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