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或為致癌原因
無線通信設備產生的無線電頻率電磁場有可能是一些人患癌癥的原因,這種電磁場可能增加出現神經膠質瘤的風險。
神經膠質瘤是腦瘤的一種,屬惡性腫瘤。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主席喬納森·薩梅特5月31日說,過去幾天,31名對口領域專家在法國里昂就無線通信設備與癌癥的關聯展開會商,專家一致認同,現有病例研究和可證實的科學證據表明,使用移動電話等無線通信設備可被列入患癌風險中“可能致癌”一類。
路透社援引與會科學家的話報道,會商結果的意義在于,世界衛生組織可能將重新審視現有針對移動電話制定的相關輻射標準。
但專家同時強調,專家會商只得出“可能性”判斷,若要求證無線通信設備與癌癥之間的“絕對關聯”,更多研究必不可少。
“可能致癌”為事物致癌性
第三嚴重等級
“可能致癌”是世衛組織在評判一個事物致癌性上的第三嚴重等級,低于“致癌的”“很可能致癌”,但是高于“不可分類的”及“幾乎不致癌”。世衛組織界定的其他“可能致癌”的事物包括滑石粉、低頻磁場。滑石粉被認為可能導致卵巢癌,而電線和電器造成的低頻磁場可能會導致兒童白血病。
然而,手機“可能致癌”表明了世衛組織立場的轉變,此前,該組織稱暴露于手機電磁場之中沒有健康風險。
去年5月,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宣布,一項歷時十年、試圖在移動通信設備與腦瘤之間尋求因果關系的研究最終以失敗告終,失敗原因在于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有偏差。不過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同時強調,研究失敗并不意味著“手機與腦瘤毫無關聯”。
美國手機行業協會
駁斥“手機致癌論”
蜂窩電話行業協會(CTIA)是美國手機生產商的代表,對該項研究予以駁斥,稱該結論并不是根據新研究得出的。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和聯邦通信委員會此前下結論說,手機和癌癥之間并不存在關聯。目前聯邦通信委員會并未對此作出評論,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在聲明中表示,“目前的科學證據無法表明暴露于非熱能無線電頻率和身體健康不佳存在聯系。” 據新華社、央視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5月31日以聲明形式稱,使用移動電話或其他無線通信設備“可能增加人類患癌癥的幾率”。
電磁過敏,他們“回歸”山林
腦嗡嗡響生活中,電氣設備幾乎無處不在,散發的電磁波令一些人感覺不適。這些人就是所謂的“電磁過敏者”,他們難以忍受插電生活,只能躲進森林。
躲進森林
電磁過敏者一接近電氣設備,多出現頭疼、惡心、乏力癥狀,有的皮膚出疹子,嚴重者暈厥。
對大多數電磁過敏者而言,電磁波令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感覺不適;少數人感覺影響巨大,無法忍受在城市生活,只能回歸沒有電氣設備的森林。
瑞典韋姆蘭成為一群電磁過敏者的避風港,這里有一片森林和冰凍的湖泊,遠離移動通信發射塔和無線信號。
博·弗雷德伯格和索尼婭·弗雷德伯格夫婦10年前搬到韋姆蘭,家中沒有電視、收音機、電冰箱,甚至電燈,唯一與現代生活方式沾邊的是一部“50歲”高齡的電話機。
夫婦倆告訴微軟—全國廣播網記者,攝制小組一進家門,他們就覺得不適。博說:“我有點兒發抖,心臟受影響。”索尼婭說:“最明顯的是,皮膚有灼燒感。”
美麗“監獄”
弗雷德伯格夫婦的鄰居蘇珊·吉斯爾松在韋姆蘭居住了7年,接受微軟—全國廣播網記者采訪過程中,頸部出現皮疹。吉斯爾松說,這歸咎于記者攜帶的相機。她家中唯一的機械裝置是一臺老式打字機。
吉斯爾松認為,無線網絡引發自己的電磁過敏癥狀,“我頭疼,犯迷糊,無法心平氣和,覺得疲憊不堪,出現這些問題前,我非常健康”。
每月有一班公交車連接這片森林與外面世界。對于這種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狀態,博形容說:“這是一座"監獄",但是一座美麗的"監獄"。”
或為心病
一些心理學家和神經學家認為,電磁過敏癥狀由心理因素引起。
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心理學教授伊萊娜·福克斯研究一些自稱對電磁波過敏的人。她帶領研究小組對研究對象進行50分鐘測試,讓他們判斷一部藏匿起來的手機開關狀態。結果發現,研究對象無法準確判斷,“只是在猜測”。
不過,瑞典醫學界承認電磁過敏是一種功能障礙。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神經學家奧勒·約翰松持認為,像弗雷德伯格夫婦這些人的癥狀并非幻想。
約翰松調查電磁場對身體健康影響,認為長期曝露在電磁輻射環境中令人擔憂。
電磁過敏現象在歐洲各國盡管沒有統一醫學論斷,卻越來越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