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12日,一名顧客在體驗微軟推出的手機操作系統。
在委內瑞拉的卡拉卡斯,一名婦女在街頭使用手機上網。 (資料圖片)
美國總統奧巴馬就是智能手機的“粉絲”。圖為2009年1月29日,他在辦公間隙使用手機。
刮起了一股iPhone和iPad旋風;谷歌宣布每天都在激活40萬部Android手機;在個人電腦時代獨領風騷的微軟也不甘示弱,將研發和營銷重點放在了智能手機平臺Windows Phone 7上……這些全球頂尖科技公司對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硝煙四起的爭奪預示著一個以便攜式移動上網設備為上網主流的時代的開始。
我國《人民日報》日前發表文章稱互聯網正在迎來“移動”時代。美國《時代》周刊和《新聞周刊》都曾撰文宣布移動上網時代的來臨,同時不約而同地預測稱:個人電腦(PC)時 本報訊 《新聞周刊》認為,目前的這場移動通信革命是迄今為止沖擊計算機領域的最大浪潮。就像當年大型計算機被小型計算機取代,小型計算機又讓位于個人電腦一樣,如今,傳統個人電腦又逐漸被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所取代。
到2013年,即智能手機問世后的10年,全球將有10億部智能手機在使用,而個人電腦用了30年的時間才達到這一總量。同樣是到2013年,整個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每年將為該行業帶來超過5000億美元的收入。
而《時代》周刊更是根據6月初微軟和蘋果相繼發布的新版操作系統尖銳地指出,如果未來某一天PC時代終將結束,那么2011年的6月初,便是它的“死亡令”簽發的時刻。
6月初,微軟和蘋果相繼發布了其即將上市的新版操作系統。業內人士觀察,盡管兩大公司的計劃有著本質的不同,但是都已經將我們生活了30年的個人電腦時代拋在了身后——微軟和蘋果都在開發適應這個時代的更便攜、更簡單、更以上網為主要目的的軟件。
從微軟發布的Windows 8系統中,業內人士發現,Windows正在經歷從Windows 95以來最大幅度的改變。Windows 8有著全新的界面,更像是如今在智能手機平臺Windows Phone 7上的界面,而不是傳統的臺式或者手提電腦界面。
盡管過去的Windows界面并沒有消失,現在使用的軟件還會在Windows 8繼續發揮作用。但是,就像當年從DOS系統轉換到Windows一樣,微軟正在為一種新的轉變做準備。
6月6日,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在舊金山舉行的“蘋果電腦全球研發者大會”(WWDC)上,推介了新版OS X(Mac機上使用的操作系統)和iOS(iPhone、iPod Touch和iPad上使用的操作系統)以及互聯網新服務——云服務(iCloud)。OS X 10.7 Lion將于7月份啟用,而iOS 5和iCloud的大部分功能將于今年秋天交付消費者體驗。
iOS 5系統使得iPhone 和iPad在很大意義上實現了Mac機或裝有Windows系統的PC機所具有的功能。而具有龐大存儲能力的iCloud更是有著發展成PC硬盤取代品的強大潛力。
“安卓”引發移動領域革命
本報訊 在移動上網設備領域,微軟和蘋果并不是競爭最激烈的對手,它們有一個共同對手,那就是目前增長迅猛的谷歌Android(安卓)手機和平板電腦操作系統。美國《新聞周刊》曾評論稱,基于開發源代碼的Android引發了移動領域的革命。
移動廣告調研公司Millennial Media上周發布了2011年5月份移動互聯網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移動終端市場中,智能手機、功能手機和其他移動終端的市場份額分別為67%、17%和16%。在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市場中,Android在過去6個月保持領先地位,目前市場份額為53%,相比之下蘋果的iOS的市場份額為27%。
谷歌公司于2007年11月5日正式發布Android操作系統。2010年末的數據顯示,僅正式推出三年的Android已經超越稱霸十年的諾基亞塞班(Symbian)系統,躍居全球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平臺。
目前,Android已成為美國最大的智能手機平臺,也是增長最快的用戶平臺。根據一項最新統計,美國共有7250萬智能手機用戶,其中Android手機用戶占了34.7%,剩下的黑莓用戶和iPhone用戶分別占27.1%和25.5%。
Android系統有1100萬行代碼,整個程序只占200M的空間,相當于40首MP3格式的歌曲所占的空間。但是,它卻在深刻地改變著移動產業,將力量的天平從之前的歐洲和亞洲轉回美國硅谷,重新塑造著全球大科技公司的未來財富格局。
Android也將谷歌和蘋果兩大公司從盟友變為激烈的競爭對手。2007年,iPhone面世后,隨著其在全世界的熱銷,蘋果迅速攫取著市場份額。但是,Android平臺的出現,使得摩托羅拉和三星等手機制造商能研發出跟iPhone形成競爭的產品。去年,正是由于這些廠家的牽制,蘋果的輝煌開始變得暗淡。“Android之父”、谷歌工程部副總裁安迪·魯賓將其歸功于Android是個由多家手機制造商共享的開放式平臺,可以整合集體的力量,而蘋果則獨自埋頭開發專有的硬件和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