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7月29日電(記者 鄒瑞玥)在29日上海舉行的“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傳出消息,由新聞出版總署等八大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啟動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工作,在2011年9月30日前為試行期,2011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該通知由新聞出版總署、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公安部、工信部、共青團中央、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八部委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全國各有關部門、有關機構、網絡游戲運營企業,抓好所有在線使用的網絡游戲(不含手機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工作,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公安部所屬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需承擔全國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工作。網絡游戲運營企業要按規定要求,全力做好網絡游戲防沉迷驗證、網絡游戲用戶注冊信息識別等各項相關工作,按流程及時報送需驗證的用戶身份信息;嚴格將經實名驗證證明是提供了虛假身份信息的用戶納入網絡游戲防沉迷系統。
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游戲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劉杰華在發布會上指出,實名驗證將杜絕玩家編造虛假姓名和身份證號玩網游的情況發生。
事實上,早在2007年4月,八部門就曾聯合發文,實施網游防沉迷系統。然而該系統被許多網游玩家視為“皇帝的新衣”。游戲時間到時,他們可使用二次登陸或轉戰其它網游繼續娛樂等方法。網上一些“防沉迷系統”的破解軟件,也可使該系統形同虛設。
對此,劉杰華表示,指望一種措施可以一步到位解決網游沉迷問題,這是對其期望過高,家長也應該對孩子嚴加監管。
有社會學專家指出,此次推行的防沉迷實名驗證,如果僅僅需要玩家在網游注冊時驗證,冒用他人身份證申請賬號的做法依然難罄。是否有可能采取登陸時,通過攝像頭拍攝對照身份證的方式,來保證玩家身份的真實性。此外,主管部門應加強對網絡游戲運營企業的監督監管。與其指望網游企業在利益和責任中尋找平衡點,不如由主管單位出臺更細化的舉措加以管理。據悉,目前,網絡游戲審批管理已將防沉迷系統的設置作為前置審批的必要條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