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微谷”專利之爭
微軟和谷歌這次對罵的導火索,是因為擁有涵蓋無線、數據系統、光學、聲音、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半導體等相關技術類別,其中甚至還涉及網絡搜索和社交網絡技術等多方面專利的北電網絡Novell日前公布,其6000多項專利資產已以45億美元的價格拍賣給科技公司組成的財團,包括蘋果、EMC、愛立信、微軟、RIM、索尼均在內,但谷歌并沒有在列。而在這些專利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會涉及到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統,換句話說,谷歌在錯失參與專利的拍賣后,其Android操作系統的產品將需要向如微軟和蘋果這些專利擁有者交付專利費。
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發布最新的財報時曾自豪地宣布:“每天激活的Android設備達到55萬臺,設備激活總數達到1.35億臺”。但是亮麗的數據掩蓋不了谷歌背后的煩惱:如果微軟能夠成功從每臺激活的Android手機和平板電腦上都收取5美元的專利費,那一年需要拿走的專利費將接近10億美元。
據行業專家分析:“這樣的后果無疑就是讓競爭對手合法地控制著你的產品成本,只要專利費談不攏,就有權禁止你的產品售賣。谷歌近年來在智能手機市場取得的成績可謂有目共睹,也讓競爭對手們為之擔憂,可是由于谷歌本身缺乏無線電話技術方面的專利,因此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在今年7月,就曾發生了蘋果利用專利訴訟向法院申請禁令,讓三星采用Android系統的平板電腦停售的事件。
罵戰背后
高科技企業之間的專利“明爭暗斗”可謂是由來已久,“專利擁有越多,話語權就越大,競爭力也越強,利潤來得就越輕松”一直是業界內公認的法則。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專利之間的糾紛通常會在多方讓步的情況下得到和解。
“雖然這么多年來專利的糾紛層出不窮,但是還真沒有哪家大公司會因為被收取專利費而垮掉的。”對專利糾紛有較深認識的駱律師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說到底還是一個利益捆綁的問題,以如今微軟和谷歌的專利糾紛為例,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統為微軟帶來如此豐厚的利潤,雖然作為其競爭對手,但在利潤面前微軟也是需要作出衡量的。只有把自己的利益捆綁在對手身上,那才是自己發展的最大保障。”駱律師道出了其中的玄機。“一個會下金蛋的雞,誰也不會真的想殺。”
“專利與其說是技術上的一種壁壘,還不如說是企業之間互相制約的武器。”業內分析師吳先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有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美國在移動領域共有270起訴訟,而全美所有類型的訴訟總共只有約1900起,其中大多數訴訟都會獲得和解。對于我們中國企業而言,也越來越善于利用“專利”這個“武器”。今年四月,中興和華為就曾對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LTE)的專利問題陷入了訴訟和反訴訟的漩渦之中。“對于一般消費者而言,專利問題并不會有太直接的影響,專利問題最終是會向市場妥協的。”吳分析師認為專利還是集中在企業層面的較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