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萬問題顯卡流向成謎 誰吞了英偉達3億美元賠款?
鬧得沸沸揚揚的惠普質量門事件還沒有結束,一樁塵封多時的質量問題又被舊事重提。
業界公開的事實是,惠普質量問題,跟在英偉達(NVIDIA)2008年10月產的顯卡材料有問題。而據國外媒體的報道,英偉達旗下G84和G86系列存在缺陷的顯卡,流向市場,導致眾多PC廠商1800萬臺電腦受到影響。
如今,人們關心:當年,英偉達的問題顯卡到底流向了哪里,相關PC廠商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否認問題顯卡達1800萬
目前的顯卡市場上,英偉達與ATI占據著絕大部分市場分額。
在過去的幾年中,英偉達在全球市場上有著不錯的口碑,但據國外媒體報道,2008年7月,英偉達公司承認,G84、G86系列顯卡存在故障,可能導致系統無法啟動,或啟動后出現黑屏等現象。英偉達稱,問題出在封裝材料上,具體有多少臺筆記本電腦受該問題影響還不清楚,但英偉達將為相關產品召回和維修一次性提供數億美元的支出。
該事件直接導致英偉達市值蒸發近30億美元,但英偉達隨后卻表示不會召回這些問題產品。與其處理方式截然不同的是,1994年,英特爾“奔騰”處理器曾出現過類似故障。最初,英特爾稱只有少數處理器受影響。但隨著PC廠商和用戶的抱怨聲日益高漲,英特爾被迫無條件退貨,并蒙受了4.75億美元損失。
英偉達CEO黃仁勛當時向媒體表示,英偉達顯卡缺陷問題與當年英特爾處理器故障問題完全不同。英偉達的顯卡問題主要出在封裝材料上,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問題。
黃仁勛說:“如果每一塊顯卡都有問題,那我們一定要召回,但目前的情況并非如此。而且,PC廠商也有自己的選擇,我們不會召回客戶的產品。”
盡管英偉達并沒有對外宣布究竟有多少臺筆記本電腦受到影響,但根據外界猜測,在一年半的時間里面,全球大約售出了1800萬臺配置G84、G86系列顯卡的筆記本,這也使得英偉達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危機中。
究竟有多少筆記本電腦受到影響?具體涉及哪些品牌?又有多少問題顯卡流入中國?帶著這些問題,時代周報記者前往英偉達中國總部。
3月22日,沙塵暴襲擊北京,時代周報記者來到CBD核心區國貿寫字樓,如果不是刻意地尋找,你根本無法意識到“2901—商輝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這個銘牌的背后,其實就是IT人士口中的“英偉達(NVIDIA)公司”。
事實上,此前惠普質量門事件中,時代周報記者曾通過多種方式,多次致電英偉達中國區公關經理金洋,但都石沉大海。這次,記者來到該公司,表明自己希望能夠面見金洋,但在前臺,金洋卻打來電話,表示“此時不在公司”,只通過電話回答了記者提出的幾個問題。
對已經成為業界公論的“英偉達有1800萬塊問題顯卡流向市場”一事,金洋予以否認,“不對,不是這個數字”。
“那到底是多少呢?”金洋卻表示,“不便于公開”。問題顯卡有多少流入中國,有多少用于中國的消費者,金洋都表示,不便回復。
“電腦OEM廠商才是我們的客戶,我們要對客戶負責。”金洋表示。
英偉達的客戶是可以數得出來的電腦廠商。“有問題的顯卡”流向了哪些電腦廠家,流向了哪些地區,英偉達應該知情的。
PC廠商解決方案遭強烈反對
“當初顯卡一事,我們已經給電腦廠商補貼了3億美元。我們的客戶是電腦廠商,我們只對它們負責。”金洋認為,“消費者有了問題,要么找電腦廠商,要么找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如中消協等。”“另外一點,OEM電腦廠商應該更加謹慎,保證自己的質量。”金洋說道。
那么問題是,2009年,英偉達補貼給電腦廠商費用時,明確表示用于補貼問題顯卡。可電腦廠商的這筆錢究竟有沒有用于消費者?
英偉達的強硬態度表明,其為了要“對客戶負責”不能透露任何信息。
但根據當時國外媒體的報道,該事件涉及惠普、戴爾、聯想、蘋果、索尼以及其他筆記本生產商的多種型號的筆記本電腦。
當時,惠普與戴爾很快便公布了受影響機型以及解決方案,解決方案是更新電腦BIOS,并發放更新軟件,目的是調整風扇轉速,使其溫度降低。該方案一經公布,就遭遇到了消費者強烈反對,因為實質上問題顯卡的隱患并沒有消除。
“調高風扇轉速,可能會影響電腦壽命。”一位專業維修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而且當風扇老化,顯卡問題仍然會出現,通常在賣場購買筆記本電腦,都會推薦用戶購買散熱底座。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經常維修的筆記本電腦以惠普、聯想、清華同方等居多。
就在2008年英偉達顯卡事件后,坊間便有傳言,主流筆記本廠商大多使用了這一批次的顯卡,而調快風扇轉速的目的則是為了拖延時間,拖延過維修期。盡管英偉達方面有補貼,但是遠遠不夠召回產品的損失,而且究竟會有多少筆記本返修,廠商自己也預測不了。
但是,根據一些消費者的投訴,即使電腦進了維修部,用戶也很少能夠知道自己的電腦具體問題是什么?更為被動的是,一些用戶甚至不知道什么叫顯卡。
3月22日,時代周報記者致電戴爾亞太及日本區公共事業部傳播總監張颯英詢問此事。她表示,自己并不是媒體發言人。隨后,記者又致電戴爾相關負責人沈濤。但工作人員稱,沈濤在外開會,并讓記者找戴爾中國公關公司。
隨后,時代周報記者聯系上該公關公司相關人士。她表示,已經將采訪提綱轉給戴爾方面,但截至發稿時,記者沒有收到戴爾方面的回復。
雖然惠普與戴爾兩家公司的解決方案并不能讓用戶滿意,但大多廠商選擇了不公布相關型號與解決方案,究竟國內有多少品牌受此影響也無從得知。
記者繼而致電三星中國公關部相關人士,她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她對這個事情不太了解,已經將相關問題轉給技術部門,希望記者等候答復。截至發稿時,記者也沒有收到該公司的任何回復。
3月24日,時代周報記者又致電海爾筆記本產品部副總經理張涵。他在了解記者所詢問的問題后表示:自己并非新聞發言人,希望記者與海爾集團公關部聯系,隨后便匆匆掛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