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國所羅門,深圳華強北的傷與痛
微軟、谷歌、蘋果,甚至惠普、三星都對云計算的智能手機虎視眈眈,他們擁有移動互聯領域內最尖端的技術。在一個個如雷貫耳的技術大鱷面前,中國公司的底氣到底有多少?真的能和國際巨頭抗衡嗎?一個月前,谷歌斥資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的初衷竟然是為了收購專利,可見技術是這些國際大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中國企業要參與競爭還存在著不小的距離。
深圳市鑫愛普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本部總經理李文表示,他們研發了一款名叫“三基摩克”的手機,其意便是要克掉三星、諾基亞、摩托。
李文,這個在深圳華強北摸爬滾打了十幾年,勵志要做自己品牌的人,這段時間不得不調整戰略,轉移終端業務。深圳華強北——這個曾經的全球手機批發集散地,大量的手機制造公司開始撤離。
李文說,整個中國的小企業做手機利潤空間都比較低,做外單的利潤基本上等于零。
在華強北,非正規生產和缺乏科技創新,讓企業利潤微薄,生存艱難。
深圳市鑫愛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李大志告訴記者,毛利率越來越低,一臺手機賺5到10塊錢,華強北是一部分人夢想開始的地方,也是一部分人夢想破滅的地方。
與李文一起創業的李大志,并不想夢斷華強北,他們和另一個同伴蔡少誠三人靠科技研發與創新,最近研制成一個名叫“iphone”皮的產品。“Phone”皮延展了iphone的應用,把它變成雙卡雙待手機的數碼產品。
李文告訴記者,通過內置通訊模塊,開發相關撥號軟件,打通皮與iPhone手機的鏈接,最終達到通話、短信、甚至充電等功能。它的設置系統與蘋果毫無瓜葛。卻解決了多卡多待和延長電量的問題
深圳市鑫愛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李大志說,他們自己大概投資五六百萬,一個風投可能會注一千萬美金過來。
當華強北的生存者尋找出路的時候,致力于TD無線城市建設的融創天下總裁江小軍,也深深感到來自同行業的壓力與危機,他聯同業界30多家企業,以最快的速度成立了深圳移動互聯網產學研資聯盟。
江小軍坦言,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產業與美國和日本相比,還是有差距的,一些比較新興的應用,例如LBS這種衛星定位的應用,都是從國外興起的,中國目前采取的還是跟隨式的創新,而基礎的底層和平臺級的創新依然薄弱。
深圳移動互聯網產學研資聯盟理事長江小軍說,像核心的芯片,核心的操作系統這些領域,我們跟國外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還有深度的底層的創新方面,跟國外比,還有一些學習的過程。
劉韻潔,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認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晚,起點低,以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為例,2010年雖然產值就達到了1298.1億元,但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多為生產附加值低的產品,
劉韻潔說,比如說平板電腦的操作系統,國外做的是3.0版本,我們做的是二點幾版本,那就競爭不過人家,功能很弱,人家有更高更新的功能、支持力度,產業鏈不平等,比不過摩托羅拉做的東西,永遠處在低端水平,如果哪一天收專利費,怎么辦。
四、發展中的危機,研發體制之障
如果不是經過特別解釋,沒有人知道“三基摩克”這個品牌的意思竟然是要克掉三星、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我們可以把“三基摩克”看成是那些懷揣著科技夢想的創業者內心頑強的表現,也可以理解為我們自己的技術實際上跟國際相比還相差很遠。那么差距究竟在哪里呢?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架構師、阿里云計算總監王堅表示,世界上沒有統一的Android,其實每一個Android都有自己的差異。蘋果的問題就是它的封閉性,所以他們選擇自己做操作系統的重要原因是看到了Android和蘋果的弱點。
王堅說,在今年正式推出了他和團隊獨立研發的阿里云操作系統——阿里云OS,這款“云手機”剛在淘寶網上出現的首日,曾經一度出現3萬張的高額訂單,但是之后,訂單數量竟陡然下滑一半,還有公眾評論手機“頗有山寨之風”。
對此。王堅回應,他覺得阿里云OS有自己的靈魂,就是他們對互聯網的思考,對云計算,對移動互聯網的產業影響。
王堅告訴記者,阿里云計算公司在過去三年為此在研發上投入了超過1000名工程師。他們在杭州、北京和硅谷等地設有研發和運營機構。在研究操作系統的幾年間,人力成本的投入不可估算。他很形象地稱,即使今天研發成果面市,也僅僅說明他們只是拿到了一張“移動互聯網”廝戰中的入場券。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主席宋俊德認為,核心技術研發的尷尬在中國的創新型企業當中非常普遍。以我國臺灣手機生產廠商HTC為例,因為沒有獨立的操作系統,它每銷售一部Android系統的智能手機就要向微軟繳納5美金專利費。
宋俊德說,所有的核心零件都是買微軟的,自己辛辛苦苦一天24小時做出來,一個手機賺30塊錢,50塊錢,一個PC機賺50塊錢。而大部分的設計費、專利費,核心技術費都讓外國人拿走了。
劉韻潔,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覺得目前中國企業只能做低端產品,受制于人。而核心技術在國外,很容易成為對方遙控操縱價格的利器。
劉韻潔說,比如說原來的windows,這個微軟做的操作系統,最高的時候30美金一部手機,后來變成十幾美金,現在越來越少,它就是看國內有沒有,要沒有,它就收很高。
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只能用國外的,那么以一部手機為例的話,附加在這部手機上的核心技術或者專利成本有多大,北京郵電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英國劍橋大學博士曾劍秋說,高端一點的可能會到15%,就是15美元到20美元。
手機專利費用高則15-20美元,造價兩三百美元的手機,僅專利費用高則拿走了十分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認為,不僅僅是盈利會被瓜分,沒有自己的操縱系統,產業安全和國家信息安全也會遭受重大影響。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說,它可以安裝定時炸彈,給手機裝一個特定的主機號碼來啟動炸彈。
為了維系國家和產業信息安全,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的宋俊德教授一直參與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操作系統和核心技術,但因為基礎薄弱,總體設計水平低,研發體制的障礙,無法使更多的研發產業化。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主席宋俊德表示,現在在方法上、體制上還有些問題,錢從寫本子開始,到批準,到做,兩三年的時間就過去了。到時候分給誰還不一定。
五、解決之道
無論是傳統的制造業還是高端的信息產業,我們始終擺脫不了為別人做代工的現狀。即使技術先進,也還是脫胎于國外的技術之上,動輒就受制于人。現在,國內一些已經發展壯大起來的高科技公司正在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
中國互聯網協會的數字顯示,2010年,移動互聯網用戶是3.03億,2011年預計達到4.15億,2014年預計達到7.5億,這是很大幅度的移動互聯網增長空間。
深圳市手機協會秘書長孫文平說,全球現在每年手機用戶增長的速度也是相當快的,達到了15%,在中國有些時段達到30%。
北京郵電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英國劍橋大學博士曾劍秋說,3萬億美元只是初步匡算的結果。
無論是互聯網提供商,電信運營商還是服務提供商都在為這塊蛋糕搶灘移動互聯網,然而對于中國,信息發展的關鍵技術大部分仍然依賴進口的狀況,亟待呼喚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誕生。
北京郵電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曾劍秋向記者透露,開發一個操作系統,其實投入沒有想象的那么高,他們也做過一些寬算,前期大概投入1個億到兩個億之間,就可以有一個基本成型的操作系統。
深圳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終端公司的副總裁徐昕泉告訴記者,在他們的自主研發中,投入的規模和技術難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更大的難度在于eco—system,就是如何實現有效的生態系統,一手需要抓住消費者,一手需要抓住開發者。
掌握核心技術,又該如何盈利?作為全球知名的運營商德國電信大中華區總裁黃輝博士向記者介紹說,早在2003年,他們已經改變戰略,布局云計算,并用SAP系統和T- Systems技術大力發展智能網絡。
德國電信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黃輝博士說,一個叫生活互聯,一個叫工作互聯,在生活互聯里,重點是移動互聯網終端的無縫隙的互聯:工作的互聯,主要就是涉及到云計算的服務,包括智能電網、遠程醫療、汽車聯網等等,整體就是德國電信現在戰略發展的重點。
增殖服務雖然只占德國電信三分之一的業務規模,但在歐美地區的盈利空間遠遠超過傳統電信行業。
黃輝博士透漏,它的市場潛力很大,發展很迅速,只要是先行者都能獲得比較大的空間。
黃輝博士認為,隨著網絡融合不斷提升,產業邊際日趨模糊,作為中國企業搶占先機,強化自主研發,拓寬增殖服務才是立足之本。而對于目前國內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上的諸侯爭霸,各自為政,一些專家認為整合資源才能與國外巨頭競爭。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說,只有整合起來,中國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不整合起來無論是哪家中標,都沒辦法達到預期的目的。
半小時觀察:給科技創意扶持與鼓勵
在工業革命時代,國際上一些老牌大公司的發展歷程動輒上百年,他們所積累的規模、資金實力和技術儲備讓只有幾十年發展歷史的中國企業很難追趕;在互聯網時代,時間上的差距有所減少,但依然是幾大巨頭壟斷天下;眼下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雖然像微軟、谷歌這樣的世界巨頭依然在技術上占據制高點,但是我們發現移動互聯領域比拼的不光是資金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創意和應用。就像蘋果,可以因喬布斯而生,也可以因為喬布斯的離職而前途叵測。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全世界的企業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
技術可以學習,但創意永遠屬于未來。我們要做的,不光是要從技術上解決自主研發的困境,更重要的是要從制度和政策上,給科技創意足夠的扶持和鼓勵。當創意不再受到禁錮,思想的翅膀才能高空飛翔。期待著這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