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嫁衣的騙局︱逃亡后的恐懼
2010年11月15日,慕容消失后的第二天,阿菲通過香港某證券公司得知,該公司在澳門沒有分公司。這原來是一場騙局。
阿菲在比利時報了案,但警方的答復是,詐騙團伙不在比利時境內,建議她去中國香港報案。
阿菲說,無論是在海外求學還是工作的中國年輕人中,像她這樣被騙的有很多。在一個不愿意被公開的網絡QQ群里,聚集著110名“受騙者”。其中,來自海外的“受害者”有26名,據群主統計,涉及金額高達1531萬元人民幣。
群主說,由于在公安部門求助未果,他們只能抱團取暖,相互支持和鼓勵,共同搜集騙子資料,希望能等到詐騙組織被端掉的那一天。(相關報道參見本刊2011年第39期《婚戀網上的債務風險》)
無名是在第三次外出為公司取“贓款”的時候逃跑的,匯款來自一位在英國的中國女孩!斑@筆錢有3000美金,但是我沒取,我已經通知她早點收回去”,無名對阿菲說,“他們肯定以為是我拿了這筆錢,被他們抓到我會死得很慘”。
因為阿菲是自己唯一一個“做成功的客戶”,錢又是自己親手取走的,再加上知道阿菲的聯系方式,于是,無名主動與阿菲聯系,告訴她相關內幕,希望能幫助她追回自己的錢。
無名說,他會坐第二天一早的火車離開這個城市。雖然很想家,但是不會回家。自從離開家后,媽媽開始四處找自己,后來在馬路上被車撞倒了,至今還躺在床上。自己已經沒臉回家了。但一時之間,自己也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些什么。或許要找個工作,先活下來。
無名說,公司很大一部分最基層的員工都是被騙進去的。平時吃住行,都有人看守。有一部分人很想逃出來,但因為分散在不同的房間,沒辦法互相幫助。無名逃跑時,有幾個人為他湊了500元錢。
無名甚至想過再回去當臥底,去解救那些同伴。但很快,他又打消了這個念頭。他說,自己把英國女孩那筆生意搞黃了,回去的話,他們是不會放過自己的。
逃跑后,無名到當地公安局報案,得到的答復是,他本人參與行騙,而且不是被害者本人,無法立案。
凌晨5點,在網絡的另一端,狼狽而疲倦的無名在瘋狂地打字,但速度越來越慢。他對阿菲說,自己好困,好久沒有睡個好覺了,真想找個地方睡個三天三夜。
在阿菲看來,無名是可以被原諒的。雖然在“狼窩”中待了8個月,但當他逃出時,依然像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保留著一種對罪惡的羞恥感。
跨國網戀組織病毒式擴張
隨著婚戀網站的增多以及網絡通訊工具的普及,這種組織嚴密、日趨專業化的網戀組織像流毒一般蔓延開來。
師傅在臺灣
劉林(化名)曾在中部某城市被騙入一家網戀組織工作。他在尋找到第一個“客戶”時,被對方的真情感動,迷途知返,逃了出來。
據劉林介紹,自己所在的那家公司,老板將成員分成了10個組,每個小組有10個組員,分飾投資公司的不同角色。一線為“業務員”,二線為“處長”,三線為“組長指導”或“組長”。另外,還有機動人員來扮演投資公司的客服小姐,或是金融管理機構人員。
對于行騙的目標對象,無名所在的公司明確規定,25歲到33歲之間,最好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女性。阿菲氣憤地問:“學生也不放過?”無名回答說:“他們說,就算本人沒錢,家里和朋友也會有錢。”
據福建省一位曾破獲當地網絡婚戀詐騙案件的警官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由于行騙對象都是有一定文化水平而且素質較高的女性,所以,這就要求行騙者也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和談吐。從事這一行的大多是“80后”、“ 90后”,對網絡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其中不乏大學生。
然而,一位學歷不高的行騙者表示,他和一位在日本的中國女孩“交往”時,每次聊天,一般都把百度的頁面打開,以便隨時查詢一些詞匯和知識。
據知情人士介紹,這些網戀組織一般是流竄作業,通常在某個城市的偏僻地區租上房子,待上兩個月后再轉戰其他地方。而團伙中的基層人員,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個城市。
盡管他們可能身處中國內地某一個小縣城,但他們的手機號碼可顯示為香港或是澳門的號碼。一位負責刑事偵查的警官告訴記者,在網絡上,一個小小的軟件就可以使IP地址顯示為自己想要的城市,來電顯示也是同樣道理,這在電信詐騙中運用得非常普遍。
一般來講,網戀組織會假借中國香港或東南亞等地某投資公司的名義,所有“客戶”的匯款會第一時間打到名義上公司的所在地,比如香港,匯款到賬后,他們會組織香港的同伙迅速轉賬,分散到內地不同的賬戶。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網戀組織的老板大多來自臺灣或是香港,因為必須有人在中國香港或是亞洲其他國家來接款和匯款,這種資源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
一位在福建省漳州市從事刑事偵查的警官告訴記者,在漳州市漳浦縣,聚集著大大小小上百個網戀組織,有上千人參與。近年來,他只接到過四五起網絡交友詐騙的案件,但據他了解,更多的案件是外地報警,需要他們在當地進行協查。
據其介紹,這種交友詐騙幾年前在臺灣興起,并且形成了成熟的運作模式,由于漳浦距離臺灣最近,人員流動較多,所以有人將這種騙術帶回了大陸,也有一些臺灣人,直接在大陸組織公司進行詐騙。在漳浦縣,網絡婚戀詐騙基本上都是團伙作戰,一般有十幾個人,他們一般會拉自己的朋友、親戚入伙,干一段時間以后,團伙成員會分流出去,再組織新的團隊。
“就是這樣一種分支擴張的形式,導致網絡婚戀詐騙向外蔓延,從事的人越來越多!痹摼賹Α吨袊洕芸繁硎。
劉林是被朋友介紹進網戀組織的,朋友說,這是家從事電梯生意的公司,他的工作是電梯銷售員。據劉林說,公司還經常打著投資理財公司的旗號到人才市場進行公開招聘。
據劉林介紹,一般來講,老板拿得最多,為被騙資金的55%;處長和聊手等具體操作人員提取35%,聊手第一次得手可以提取15%作為獎勵,之后每得手一筆提取的比例是5%,其余都歸處長;而負責從終端提錢的被稱為“車手”,可以拿10%。
據無名介紹,一筆成功的“生意”,被騙金額少則幾萬元,多則幾百萬元。一般有五六個人協同操作,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