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售后無保障、缺乏行業規范、發展前景不明,大批中小型電商網站已經死亡或者正在死亡。其中,曾如火如荼的團購網站似乎也隨著天氣進入了初冬。冬天來了,春天還有多遠?團購網站“剩”者為王的預測會不會成真?下一個倒下的又會是誰?中新網IT頻道特辟“團購生態觀察”系列追蹤報道,剝去團購亂象,還原團購真諦。
中新網11月25日電 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目前陷入困境的團購行業也在尋覓這塊問題木板。近日,商務部研究院信用評級與認證中心副主任、中國團購發展指導中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宋艷民表示,前段時間團購行業最大的問題是部分企業誠信缺失和不規范競爭以及盲目擴張,而且對全行業的發展都造成了不利影響。團購企業都應該把誠信經營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和合作商家的權益。
高朋售假天梭表事件正式立案
據媒體報道,原價3000多元的天梭手表參加高朋網的網購則只需要幾百元,可當消費者把手表買回家卻發現是冒牌貨。目前,這起鬧的沸沸揚揚的高朋網售假天梭表的集體投訴已經正式立案調查。雖然高朋網一再“喊冤”說是供應商提供了假表。但有法律專家表示,高朋網是否提前知情供應商的售假行為都應當向消費者賠償。
據了解,今年11月初,多名消費者在高朋網(微博)花了不到千元團購了市價為三四千元的天梭男表,不料前往專柜驗貨時發現這些手表竟都是假貨。起初,高朋官方發表聲明矢口否認,堅稱并未售假。僅不到數日,高朋則改稱:售假是合作商家向高朋網提供了虛假的代理資質信息,并承諾除了對該事件的消費者提供全額退貨退款之外,額外補償200元現金。后經鑒定,高朋網銷售的天梭表被初步認定為假貨中的“高仿品”。
業內貓膩多:價格、人數皆能造假
被立案的事件終究是少數,在日常的團購中,也出現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貓膩。據天津日報報道,曾在北京某團購網站工作人員透露:“對于一件團購商品,購買人數顯示的數字越高,網民就會覺得越靠譜,只要商家提出申請,團購網站一般都可以加一些虛數,用來刺激消費者購買。有時候參團人數只有十幾二十個,也會標到上千人。
參與人數有水分,原價也是隨便標。據業內人士透露,很多團購網站會把一件產品的原價抬高至少三倍以上,然后再打折,消費者得到的最終團購價其實跟原價差不多。而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非日常消費品或消費者不敏感的產品上。比如建材、小家電、家具、高檔服裝、化妝品等,這類行業的產品價格本身就缺乏透明度,加之絕大多數消費者不熟悉這類產品,更易造假。
倡導誠信需行業、企業雙管齊下
有調查顯示,68%的網友表示曾在網絡團購過程中遇到合法權益被侵害情況,“夸大宣傳”“服務縮水”等問題最突出。發生糾紛后,4成網友對團購網站和商家的處理“不滿意”。
業內人士表示,解決團購誠信危機,應該以自然淘汰為主監管為輔。一方面,團購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門檻低,競爭激烈。隨著競爭的加速,不規范的企業會被自然淘汰。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行業監管力度。
目前團購發展指導中心已經在開展團購企業信用檔案的建設工作。它可以幫助規范主體團購網站自身的經營行為、為資本市場提供決策依據,讓廣大團購消費者和商家能夠了解團購網站的基本信用狀況。(中新網IT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