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器大國缺云計算
對全球移動互聯網產業來說,目前各方競爭的戰略焦點就在移動智能終端的操作系統。從去年第四季度市場看,谷歌安卓系統處于領先地位,我國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基本依靠安卓系統等國外產品,自主研發實力較弱。
“千人計劃”專家、北京易路聯動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徐國洪說:“在PC時代大家都知道有一家互聯網公司最厲害———微軟,因為它做的操作系統一統天下。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操作系統仍然是核心技術,誰掌握了它,誰就擁有行業主導權。”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目前國內產業界已認識到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對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積極布局。目前從事手機操作系統研發的企業很多,包括創新工場、點心、小米、百度、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阿里巴巴等。但中關村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宋樂永認為,盡管參與企業眾多,但因為這種技術研發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成果大多還處于“畫皮”狀態。開發oPhone操作系統的播思通訊副總裁王暾認為,現在很多公司號稱在做操作系統,實際上充其量只是在做操作系統的“皮”,缺少自己的創新技術。

記者從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了解到,在移動互聯網行業另一事關信息安全的關鍵領域云計算行業,國內的發展情形也跟操作系統領域類似。
阿里云計算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堅告訴記者:“目前中國面臨的一大問題是缺乏國家層面的云計算戰略。并不是把計算機放到房間里就叫云計算,云計算衡量的是一個國家的數據處理能力,中國是世界上數得著的服務器大國,是計算機大國卻不是計算大國。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主席宋俊德認為,操作系統缺失已經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的一大隱患。如果代表移動互聯網行業未來的“云端”也失守的話,下一步我國的信息安全則難以有效保證。
基礎研究須給力中間環節待“上鎖”
一些業內人士預言,用戶數據將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要實現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個人信息和國家安全,必須采取得力措施將數據留在國內。
一是必須加大操作系統和云計算等基礎項目研發的扶持力度。王暾等人建議,移動智能終端的操作系統、云計算等是很底層、很基礎性的研發,需要巨大投入,且短期內見不到回報,但這是中國必須要做的事情。李欲曉建議,國家應對移動互聯產業的關鍵基礎性項目,拿出相應戰略和扶持政策,將數據傳輸、存儲和加工等技術納入重大科技專項研發,建立安全管理機制。同時拿出必要的資金和政策,扶持有條件的本土公司加入研發。
二是培養自己的應用開發隊伍,保證國內智能手機的特殊應用自主可控。目前對移動智能終端的使用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應用程序實現的,通過使用這些應用程序,用戶的個人數據在不知不覺中會被搜集走。“比如蘋果手機里面的提醒功能,只要一使用,用戶的地理位置信息就會傳給蘋果公司。”“千人計劃”專家、北京創毅視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輝建議,一些特殊的應用程序必須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我國必須培養龐大的開發者隊伍,結合自己的“云”去開發應用程序。如果應用商店中程序大部分是國內開發的,那么就可以設置規則,防止用戶數據外泄。
三是加強安全軟件研發,給信息安全加道“閥門”。網秦手機安全專家鄒仕洪認為,在芯片和操作系統不是自主研發的情形下,如果我們不在安全節點上研發一些關卡,就會完全喪失控制力。他建議,在操作系統格局短期無法改變的情形下,必須在安全軟件上多做文章,讓自主的安全軟件占領國內的智能手機,就相當于在數據傳輸上加道“安全門”,而且這個門是自己做的,可以對進出的信息做檢查,從而增加數據安全的可控性。
四是完善相關法制建設,保護個人和國家信息安全。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政府不僅需要對信息內容進行監管,對于能夠掌握大量用戶數據信息的企業和機構也需要進行監督管理。C SD N副總裁鞏文堅等建議,應嚴格界定企業或機構對于用戶信息的使用權限及范圍,執法機構還應督促檢查相關法令法規執行情況。
一些受訪專家表示,目前我國還沒有統一的全國性《信息安全管理法》,相關的信息資源管理法規散見于《專利法》、《商標法》等法規中,而其中有關信息管理的規定多為一些層次較低的規章條例,法律地位不高。此外,也缺少與國際對接的信息安全法,以至于缺少與國際移動互聯網巨頭交涉的依據。在這方面,發達國家的信息安全建設遠遠領先于我國 , 如 美 國 的 《 信 息 技 術 保 障 框架》、《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等,早已把信息安全正式列入國家戰略安全的框架,因此加強相關法制建設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崔峰 張道生 程士華 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