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購網站的低價產品吸引了眾多狂熱的消費者(資料圖)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在經歷了大爆炸式的狂飆突進后,如今“亂象叢生”的團購網站,陷入了行業的十字路口。是速生速死,還是幻滅重生?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團購這一年”。
團購網站為融資“貼錢沖數據”
若不是曾經在某大型團購公司工作過,王女士說什么也不會相信,她所供職的這家團購公司竟然會“貼錢沖數據”。短短一個月,光貼給商家的資金已過百萬。
王女士:一個拿貨價200的東西,直接把價格做到170,那30塊自己倒貼。結果是連供貨商都在玩命的拍。為什么?這不跟團購人民幣一樣嗎?
后來王女士才明白,這看似“賠錢賺吆喝”的生意,其實大有學問。
王女士:賺錢不賺錢不重要,銷售額才是硬道理。銷售額上去了,公司才能有資本去談融資!你知道最后這家公司怎么著了嗎?有幾個風投給我們融了上億美元。
王女士所說的“貼錢沖數據”的案例,在去年上半年團購行業整體“大躍進”背景下,其實并不稀奇,還有更多聞所未聞戲劇性極強的案例:比如說,某大型團購公司,由于全國戰線太長而又疏于管理,結果出現“蛀蟲吃空餉”的事兒,報表上幾十幾百號員工中,有很多人其實根本不存在,但檔案、業務記錄一應俱全,這些人的錢都去了哪可想而知。另外,個別城市經理串通商家,錢一到位,商家跑路,兩人分成;還有雙面間諜,上午剛開完會,下午到競爭對手那開會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