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 東方早報 夏普索尼接連爆出百億巨虧 日系巨頭陷入苦戰
日系彩電在全球市場征戰多年,但面對過去一年持續疲軟的市場以及日本地震影響,顯得束手無策,紛紛報出巨虧。
2月1日,索尼、夏普兩大日系彩電大佬發布第三季度財報:截至去年12月底的第三財季,其分別虧損21億美元和23億美元,加上早前發布三季報的另一彩電大佬松下電器虧損13.5億美元,日系彩電企業在2011年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索尼在公布財報的同時宣布換帥,2005年起開始執掌索尼的洋帥霍華德斯金格被日本人平井一夫取代。
與日系企業紛紛陷入巨虧相比,韓系的三星、LG仍然活得不錯,中國本土彩電企業創維、TCL、海信等雖然也很艱難,但沒有陷入虧損。TCL集團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11全年凈利潤有望做到15億-18億元人民幣。但對中國本土彩電企業來說,還遠遠沒到能放松警惕的時候,索尼、夏普、松下的電視機在中國市場仍然牢牢占領高端市場。
日本財經日報《日本經濟新聞》撰稿人、工業專家團體Beyond Galapagos Study Group成員關口和一認為,由于技術本身的變化令日本制造商以工程為核心的商業模式變得過時,成本競爭力和日元升值只是枝節問題。“在全球競爭圍繞單個產品展開、以最低價格生產最棒產品的公司成為贏家的時代,日本模式運轉得非常成功,但在網絡為王的數字電子世界,它就遜色得多。”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更廣泛而言,日本的工業問題與該國在世界舞臺上地位日漸衰落是一致的。20年前,日本經濟產出占全球GDP的14%;如今,只占不到9%。即使在亞洲,它作為經濟和外交大國的光芒也已被中國掩去。“當然,并非日本所有工業的前景都一片黯淡。出人意料的是,2011年的災難提醒人們:日本在一些重要但通常被忽視了的領域,比如精密零件和材料,仍然具有比較優勢。例如,僅日本半導體生產商瑞薩一家,就供應著全球汽車用微控制器的近一半產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編輯: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