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向前看”和“向錢看”的感召下,IT行業一路狂飆突進。走得太快讓IT業變得迷失、困頓。中新網IT頻道特設“IT壹周刊”系列文章,梳理一周行業事件,以“向后看”的視角發現更多價值。
中新網2月18日電 本周,IT界最具關注度、最吸引人眼球的事件無疑是蘋果公司與唯冠公司間的iPad商標權案。在蘋果一審敗訴后,全國多地工商部門查扣蘋果iPad、部分地區iPad遭下架等后續事件或許意味著國內智能移動終端市場格局或將迎來重大改變;隨著蘋果應用商店“刷評價”的潛規則被曝出,京東、淘寶等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同樣出現了存在“刷評價”的情況,甚至有網友指出,刷鉆刷評價早已成了公開的“秘密”;2012年工信部把推進實施寬帶中國戰略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帶寬悄然翻番,資費維持不變。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官員表示,將抓緊研究制定并實施該戰略,加大國家引導性投入;盛大網絡宣布,已經完成此前宣布的合并交易。這項合并協議是在盛大網絡、Premium Lead Company和Premium全資子公司New Era Investment Holding之間達成的。盛大網絡同時宣布,已向納斯達克發出申請,要求自2012年2月15日起停止盛大網絡股票交易。
國外方面,去年10月,奧林巴斯爆出財務造價丑聞。本周,日本東京司法部門以涉嫌違反金融商品交易法逮捕了日本醫用設備和數碼相機巨頭奧林巴斯公司前董事長兼總裁菊川剛等7人;此外,本周三星還爆發了兄弟爭遺產風波。韓國三星集團創始人,已故總裁李秉喆的長子、81歲高齡的李孟熙14日向法院提出訴訟狀告自己的胞弟、現三星電子會長李健熙(70歲)私吞家父的遺產,提出了約7000億韓元左右的賠償。
2月13日 綜合報道 蘋果iPad商標權“戰火”蔓延 各地iPad下架
在中國市場一帆風順的蘋果,近來卻遇上了大麻煩。近日,蘋果公司與唯冠科技的“iPad”商標權爭奪案,最終以蘋果一審敗訴暫告一段落。目前,國內部分地區工商部門已經對蘋果iPad的經銷商介入調查或已開始查封。
河北部分iPad被罰沒 全國部分地區產品遭下架
據河北青年報報道,日前,河北省石家莊市新華區工商局經濟檢查大隊,接到了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代理律師函件,稱“蘋果公司iPad商標侵權”。在調查得知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出具的相關證明屬實后,2月9日,該經濟檢查大隊立即對轄區蘋果專營店及蘋果產品銷售門店開展了侵權產品查處行動。對涉嫌商標侵權的商品依法一律沒收,并處非法所得五倍以下罰款。據悉,該經濟檢查大隊已查扣蘋果iPad 45臺,全部為iPad 2系列。
另據據燕趙晚報報道,目前石家莊的數碼賣場已經看不到蘋果iPad。“我們一聽到消息就趕緊撤下來了,工商部門說是侵權產品,要沒收。”報道援引銷售人員的話稱,數碼賣場已對iPad產品及配件進行了下架處理。
據悉,該公司已向9個省市區近20家工商部門舉報蘋果iPad商標侵權,唯冠方面還有意向海關提出申請禁止蘋果iPad產品進出口。目前,石家莊、徐州等部分城市工商部門明確要求iPad下架。但廣州本地,各大家電、手機和電子消費賣場均無下架iPad跡象。
中關村e世界一位賣家告訴記者,老板下令將iPad2撤下柜臺,不過私底下依然在賣。而記者致電蘋果在北京的多家授權經銷商,均被告知“無貨”。一家渠道商告訴記者,目前并沒有收到來自工商部門的相關通知。
網商對iPad持不同態度
除了在部分地區實體店iPad被下架外,昨日開始有網商下架iPad。率先下架iPad的亞馬遜(中國)對此宣稱,下架iPad與時下沸沸揚揚的商標案并無緊密關聯,并強調亞馬遜(中國)下架iPad是根據蘋果的銷售策略,因蘋果希望iPad在線下銷售,亞馬遜(中國)在年前就下架了iPad產品。此前亞馬遜(中國)表示,iPad何時重新上架要看蘋果方面對銷售政策的調整。
而國內另外一家網上商城京東商城,也悄然下架了iPad產品。京東商城方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仍在和蘋果方面做進一步溝通,對此事暫不做評論,同一時間下架iPad的還有蘇寧易購等電子商務網站。
不過也有部分網上商城依然在售iPad,包括當當網、新蛋網、國美網上商城、易迅網以及庫巴網。當當網公關部相關負責人稱,目前當當方面仍未接到工商等相關部門或者蘋果方面要求iPad下架的通知,公司業務部門也對事件進展做密切的關注。
對此,蘋果公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個別商家、網商、經銷商下架iPad2產品乃商家自身行為,“不做評論”。
蘋果發布聲明 唯冠表示“奉陪到底”
一向沉穩的蘋果,也在近日對于商標糾紛一事發表了聲明。據《新京報》報道,蘋果方面表示,“多年前已經購買了唯冠公司在全球十個不同國家的iPad商標權。唯冠拒絕承認和履行涉及中國部分的協議。目前,香港法院已支持Apple。”中國大陸的訴訟仍在進行中。
另據報道,對于蘋果方面面的聲明,唯冠負責該起官司的李肅稱“這表示蘋果根本沒有談判的誠意,此前蘋果的確在香港法院起訴唯冠,但這個官司還沒有開庭,何來香港法院支持蘋果一說。退一步講,香港法律在大陸并不適用。”在談到賠償問題時,李肅表示,即使蘋果放棄在大陸使用iPad商標,冠唯也會要求追賠。
29日終審 蘋果或將面臨三百億罰款
據《新快報》報道,iPad商標權一案終審將于2月29日上午8時50分在廣東高院第一法庭開庭。該案經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開庭審理,已于2011年12月5日作出一審判決:駁回蘋果公司及下稱IP公司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人民幣4.56萬元,由兩原告承擔。隨后,蘋果不服深圳中院判決,并于2012年1月5日向深圳中院提交了上訴狀,上訴至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但法律界人士認為,由于目前仍未提供出有力的新證據,蘋果寄望終審翻盤的希望渺茫。
據了解,蘋果一旦在29日終審敗訴,除了面臨深圳唯冠的巨額商標侵權賠償外,還可能面臨巨額罰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而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第4季度到2011年第3季度,蘋果iPad系列平板電腦累計在中國銷售了362萬臺。若按照均價每臺3000元計算,蘋果在中國iPad系列產品營銷至2011年第三季度,已經達到了108億元人民幣。若二審敗訴后,工商局對iPad的最高罰款可以超過300億元。
唯冠召開發布會 稱蘋果設局騙取iPad商標
2月17日午間消息,深圳唯冠今日聯合和君創業總裁李肅、國浩合伙律師馬東曉在北京召開發布會,說明唯冠與蘋果之間的iPad商標權糾紛。唯冠創始人楊榮山表示,蘋果公司當年購買iPad在全球多個國家商標權時存在欺詐行為,現在起訴蘋果是維護權益。
據楊榮山回憶,在iPad商標上唯冠與蘋果曾有過“交火”。2003年,蘋果曾在歐洲注冊iPod商標,因為iPod與iPad有很大的相似性,唯冠花了很多精力阻止蘋果,但最后選擇放棄。
楊榮山說,2008年蘋果公司經過“精心設計”,在英國成立了一家名稱為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的公司(簡稱“英國IP公司”),主動與唯冠聯系,說公司簡稱與iPad商標很相似,要求購買。雙方最初商談的只是iPad在歐洲地區的商標權。
楊榮山說,英國IP公司最初出價是2萬英鎊,“這還不夠注冊費用,所以最初沒有同意出售。”不過,后來英國IP公司向唯冠公司發了一封郵件,稱這一價格合適,同時表示“如果不賣,就會發起法律訴訟。”
楊榮山表示,2009年唯冠出現財務危機,公司正在打算收縮海外業務,唯冠臺北公司主張賣掉iPad商標,因為如果訴訟,公司要花很多律師費。
于是,2009年12月,楊榮山授權員工麥世宏簽署相關協議,將10個商標的全部權益以3.5萬英鎊的價格轉讓給英國IP公司。
因為雙方簽訂的協議附件中提到包括中國內地的iPad商標轉讓協議,于是這也成為了蘋果與唯冠公司雙方產生糾紛的根源所在。
楊榮山認為,蘋果在這一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
12345下一頁 【編輯:曹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