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的黑莓
2011年,對于黑莓來說是相當黑暗的一年:產品遇冷、網絡中斷事件、被收購謠言四起。整整一年時間,RIM都被籠罩在一種不安的情緒中。
“安全至上”,這是黑莓最初的定位。這個定位讓黑莓在災難中樹立了自己的市場地位。然而物極必反,在喬布斯為了如何在產品上縮小一毫米直徑而廢寢忘食的時候,拉扎里迪斯卻在絞盡腦汁考慮如何進一步保障黑莓的安全軟件。在公開場合,拉扎里迪斯曾經無數次強調:“黑莓的產品絕對不會加入MP3以及照相功能,因為它的主要客戶是美國政府和企業。”
拉扎里迪斯沒有看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時代變了,客戶變了。如今的美國國會工作人員一邊用黑莓發郵件,一邊用iPhone進行別的辦公活動。倔強而驕傲的黑莓左右不了“善變”的消費者,2011年初黑莓的市值超過300億美元,短短一年時間,跌幅超過75%,僅剩下70億美元。
變還是不變,如今成了決定黑莓興衰的關鍵問題。
2012年1月22日,在股東的壓力下,RIM撤掉公司的創始人、聯席CEO吉姆·巴爾西利和邁克·拉扎里迪斯,任命COO托斯騰·海因斯繼任CEO一職,領導層更換,這是最常見的危機應對方式,然而海因斯并沒有給公眾交出一張滿意的答卷。
海因斯在上任之后的第一次電話會議上說:“我認為沒有必要大規模改革。”此言一出,立刻招致諸位股東的反對,股價迅速下跌了8%。“RIM一直不改變的原因是,害怕創新為自己的產品定位和未來發展帶來不確定性,一向以穩健而著稱的黑莓一直都下不了決心徹底丟掉從前的價值觀。RIM的各項轉型策略都太晚了,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易觀分析師郭洋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等待“錯誤”
RIM的復興大業如今就寄托在海因斯一個人身上,然而他給出的答案似乎有些可笑:“競爭對手產品出現安全問題,RIM就有機會東山再起。”按照海因斯的邏輯,RIM的未來很有可能會繼續通過安全網絡完成復興大業,用出售服務替代出售操作系統給其他智能手機廠商獲得收益。
“把自己的命運賭在對手的錯誤上,很顯然,RIM仍然拒絕改變。”郭洋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安全既是RIM的主打,也是RIM的絆腳石,如今的智能終端領域,能夠有越多的應用就能吸引越多的眼球,然而黑莓過分的安全為自己筑起了一堵巨大的墻,將軟件開發者拒之門外,這也是黑莓如今失去市場的原因。RIM如果再守著老本不改變,只能是走向衰落的命運。”
結束語
2011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已超越個人電腦,智能手機正在影響或改變這個時代,改變每個人的生活。截至本期,智能手機系列報道全部刊發,希望能對讀者有所裨益。王辰越
上一頁12 【編輯:趙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