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蘋果公司新產品“New iPad”的首發地并沒有將中國大陸包含其中,但這家勢頭正火的全球最大市值科技公司目前遭遇的挑戰,幾乎都與中國大陸相關。
一份直指蘋果在華代工廠存有勞工問題的調查報告,預計將在本周出爐。
對蘋果代工廠的譴責,發端于中國NGO(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對蘋果供應鏈問題的持續關注。
2011年1月20日和8月31日,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等多家中國環保組織先后發布了《蘋果的另一面》的兩份報告,揭示了多達27家疑似蘋果供應商出現過環境問題。
上述報告取得的一個階段性成果是,蘋果公司官網今年1月13日首次披露了其長達156家的主要供應商名單,并詳述了其供應商存在的包括環境標準和童工使用等違規問題。不過,該報告并未列出這些供應商的具體工廠。
2012年剛啟,對蘋果代工廠勞工問題的指責,再度升溫。1月26日《紐約時報》一篇名為In China,Human Costs Are Built Into an iPad(《在中國,制造iPad是以人為代價》)的報道。該報道披露了蘋果在中國組裝iPad和iPhone的富士康存在剝削工人的現象。
真相究竟如何,非營利組織公平勞工組織(FLA)一份被預計將在本周出爐的調查報告,或許能給出答案。
FLA中國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7日向早報記者表示,一份由FLA撰寫完成的蘋果公司在華供貨商工作條件報告會選擇在FLA官網發布。
蘋果公司是FLA的新成員公司。據路透社7日報道,蘋果曾邀請FLA訪問富士康旗下三家工廠,向那里的3.5萬名員工了解情況。這些工廠主要負責組裝iPhone、iPad以及其他知名品牌的產品。
FLA關于蘋果供應商的臨時報告是基于過去三周的匿名調查,其中暴露的很多問題可能與當年的耐克類似。20世紀90年代,耐克因其亞洲供應商強迫員工長時間勞動且不允許休息,同時支付較低的薪水報酬,而受到媒體和公眾的口誅筆伐。
蘋果在華代工廠的勞工問題,甚至在今年中國全國“兩會”上,成為媒體提問政府官員的問題。
在7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的主題為“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記者會上,路透社記者提到,“最近在廣東等省的富士康企業發生了一系列有關員工福利的問題,我們認為這些中國公司對他所雇傭的員工進行了剝削,而這些公司所生產的產品被蘋果等大型公司所使用。”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有一些企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超時加班的問題,比如說一線的工人工資偏低的問題,比如說缺少人文關懷的問題等等!比吮2坎块L尹蔚民回答上述提問時,并未提及所涉企業的具體名稱。
蘋果公司在中國大陸的麻煩遠不止上述這些,等待它的還有一場看來短時間內難以擺平的商標爭奪權官司。
就在美國當地時間7日“New iPad”發布之際,唯冠國際(00334.HK)的內地子公司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唯冠)7日發表公開信,重申自己對iPad商標的所有權,稱債權銀行不擁有iPad商標權,并要求中國商家停售iPad。
唯冠如今資不抵債、資產被查封,其在中國搶注的iPad商標,成為其最后的希望。也正因此,唯冠不依不饒地發起了針對蘋果有關iPad中國商標歸屬權的一系列訴訟案。
曹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