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應用商店灰色利益鏈曝光
中國作家集體維權后,蘋果公司媒體公關負責人黃昱娜15日向媒體發了一封電子郵件。郵件中稱,作為一個擁有知識產權的公司,蘋果理解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當蘋果接到投訴時,都會給予及時恰當的回應。
但版權所有者們對蘋果的回應并不滿意。磨鐵數盟曾于去年11月22日向蘋果公司提交過盜版申訴,6天后蘋果才回復受理,12月17日才將盜版作品撤下。畢建偉非常不滿:“即使在出版機構提交正版版權文件后,蘋果依然無法杜絕新的盜版出現。”
蘋果公司聲稱在不斷刪除盜版,但為何“屢刪不止”?
從事蘋果應用商店圖書出版程序開發的林先生向記者揭示了原因:靠上傳盜版出版物牟利是圈子里公開的秘密。蘋果公司與應用程序開發者的合作模式是根據下載量的收入進行三七分成,蘋果拿三成,開發者得七成。
“蘋果應用商店對個人開發者有一套上傳的機制和流程,但對版權則相對比較寬松,審核階段基本上是默認版權正當。在中國,我看到有很多直接上傳的盜版,也能通過審核。”林先生說。
林先生告訴記者,盡管盜版開發者的應用最后被下架,但開發者還可以繼續用原來的賬號上傳盜版,蘋果不會進行追訴。隨后,林先生演示了上傳應用程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蘋果應用商店的系統沒有出現要求提供版權證明材料的提示。在他看來,蘋果只是把中國作為硬件銷售的一個市場,對版權的維護遠遠滯后于國外。蘋果公司通過應用商店“大把撈金”之時,版權所有者卻在蒙受巨大損失。
畢建偉說:“以《明朝那些事兒》為例,我們平均每天銷售約60個付費量,也就是每天360元,如果存在4個盜版,那每天盜版的收益就是1440元。按一年計算,盜版年銷售收入有50多萬元。作為平臺方的蘋果可以獲得三成,也就是15萬元以上,而盜版開發者將獲得35萬元。”他認為,蘋果應用商店這種經營模式,通過收入分成跟盜版者共同獲利,實際上成了盜版的幫兇。 新華社記者 萬一 任峰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