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事件日前被央視曝光。
個人信息保護法至今未正式進入立法程序
“代開發票”、“你在郵局有未領取的包裹”……近年來垃圾短信不僅沒有收斂,反而呈現“越打越多”的趨勢。在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已經醞釀六年,但時至今日仍未正式進入立法程序,令打擊垃圾短信、維護個人信息面臨“無法可依”局面。
上周,央視3·15晚會曝光了中國電信多地分公司利用閑置小靈通建立群發通道,支持垃圾短信事件以謀利事件。隨后,工信部和運營商均出面表態將調查核實和嚴肅處理。不過,這并未平息社會公眾對垃圾短信泛濫成災的不滿。
現象一
垃圾短信比正常短信還多
一些用戶反映,雖然反垃圾短信的聲音從未中斷,但垃圾短信“越治理越多”仍是公眾的切身體會和不爭的事實。
許多消費者紛紛抱怨自己被垃圾短信折磨,“每天接收的垃圾短信比正常短信還多”,被抱怨最頻繁的則是個人信息被無故泄露。河北的一位學生大吐苦水稱,連日來收到“孩子偏科,苦學沒效果?初三高三3個月提200分”等培訓廣告,“那些廣告商怎么就認定我是孩子他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