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之殤 快遞或成營收渠道
據京東商城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收入為212億元,凈虧損超過十億元,其中配送費用就接近14億元。劉強東曾表示,京東持續虧損的最大原因就是投資過大而且物流成本太高。在很多行業巨頭看來,“跨界”物流實屬“情非得已”。一位京東前高管曾算過一筆賬,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自主配送的物流成本在4.5元~5元,而使用第三方快遞的成本是10元。
2010年,在京東用5年時間完成對3C品類的布局,并實現年銷售額100億元的突破后,劉強東暗示京東下一個5年將投入200億至300億元用于物流建設,并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個城市自建超大型物流核心。而京東商城位于上海占地面積比肩八個鳥巢的“亞洲一號”現代化倉庫,項目投入高達35億元,但工期卻一拖再拖。
互聯網觀察家魯振旺認為,京東自建物流面臨著巨大的運營壓力,建設倉儲物流中心花費大頭在后面,包括基礎設施投資、貨架、叉車、庫存軟件、防火設施、排水設施等。況且,魯振旺表示,京東目前面臨的嚴峻形勢是,淘寶和亞馬遜都在加速布局自己的倉儲和物流體系,京東的6個倉儲雖然已經拿到了地,但是仍然沒有開工,存在著約50億元的資金缺口。
不過可以讓劉強東稍感安慰的是,京東商城已順利拿到快遞牌照,8月底將向第三方開放。有業內人士認為,京東物流很可能通過分拆整合,與京東開放平臺打包獨立融資,甚至率先獨立上市。強大的物流體系支撐,可能讓京東在行業未來的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更可能率先實現盈利目標,但對競爭對手而言,這絕對是個壞消息。 (中新網IT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