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4日電 本周一,美國蘋果公司和韓國三星電子公司的“世紀專利審判”在美國正式開啟,蘋果不但提出了高達25億美元的天價賠償,更是有意將三星趕出美國市場。業界稱這不只是全球兩大智能手機制造商的官司戰,也是硅谷兩大巨頭蘋果和谷歌在操作系統的爭霸戰。
美國當地時間周二,微軟推出一項免費的、基于網絡的電子郵件門戶服務Outlook.com,同時將逐步淘汰Hotmail服務。Outlook.com可與一系列設備同步,同樣集成Facebook、推特等社交網站。微軟希望把這個新功能建在基于Web的Outlook客戶端軟件中,把網絡用戶從Gmail和雅虎等競爭的服務中吸引過來。
回到國內,曾將三次倒在IPO門檻上的神舟電腦,本周終于成功闖關創業板。然而同時,圍繞神舟電腦財務造假、美化報表的質疑聲不斷,但直至今天,神舟電腦和創業板發審委都為對上述質疑給予答復。更讓人擔憂的是,目前PC業務已經成了明日黃花,神舟電腦上市后將募集資金投向筆記本電腦研發生產基地建設,這一投資能否給股東帶來回報將打上大大的問號。
8月1日,F團宣布其原實體公司“北京卡拉互動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變更為“北京網絡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將F團和高朋納入其中,團購業“抱團取暖”的趨勢日益明顯。新公司“網羅天下”公關總監李云龍稱,“今后,F團與高朋將作為子品牌繼續運營。高朋負責偏高端的市場,F團平臺負責更大眾化一些的白領市場! 分析師認為,F團更了解國內市場,未來兩家需要做的是一個優化的概念,如果雙方資源配置的好,可能會達到1+1>2的效果,但這種抱團能否幫助公司走出困境還有待檢驗。
本周,小米手機在被指泄露用戶信息之后,又陷入一場“招聘門”。今年初參加職場招聘節目并應聘成功的郭先生,在到小米公司報到時遭到拒絕。郭先生一怒之下,將小米公司告上法庭。小米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就此回應稱:“現場只是達成錄用意向,應聘者之后必須通過公司正常面試流程……遺憾的是郭先生沒有通過小米面試。” 有網友質疑招聘節目的意義,也有網友認為小米缺乏誠信。網友The_last_卡卡就評論稱:“可以找出很多條辟謠理由,但是大眾只會認為你們在節目上忽悠人。難道還要參與者多問一句:能保證通過面試嗎? ”
中國新聞網 蘋果三星專利訴訟背后:昔日的戰友 今日的冤家
曾經“一機難求”的iPhone似乎星光漸退,在其身后是步步緊追的韓國三星公司。
根據近日三星發布的二季度財報顯示,三星手機出貨量已超過蘋果兩倍,智能手機產量更是逼近全球四成,利潤也超過了蘋果公司的一半。蘋果在加速產品研發步伐的同時,也在利用全球專利戰延阻三星等競爭對手的進一步蠶食。
2011年4月,蘋果率先對三星“下手”。指責三星旗下的產品抄襲了iPhone和iPad的外觀設計,并在全球十二個國家展開數十場專利訴訟案。近期,在美國加州圣何塞聯邦法院審理的案件中,蘋果不但提出了高達25億美元的天價賠償,更是有意將三星趕出美國市場。三星CPO(首席產品官)凱文•帕金漢姆(Kevin Packingham)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蘋果是一個“孤獨的進攻者”,并暗指蘋果在專利訴訟方面“過度侵略性”。
三星步步緊逼 蘋果日益失寵
曾經,iPhone的銷量為蘋果貢獻近一半的營收,正是依賴iPhone的走俏,蘋果取代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但在蘋果發布的上季度財報卻顯示,iPhone卻僅占全球智能手機總銷量的1/6。
研究公司IDC手機技術和趨勢項目高級分析師雷蒙•拉馬斯(Ramon Llamas)更是直言不諱的稱,iPhone顯得已經有些過時了。
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看到此言定會倍感“受傷”。在失去“教主”喬布斯后,蘋果向外界預言的那樣逐步走下了“神壇”。曾幾何時,喬布斯極力夸贊蘋果的每個發明創造都是獨一無二的和有創造性的。但庫克接手后的蘋果,喬幫主最愛的“革命性”卻漸漸遠離了公司發展。此前發售的iPhone 4S、新iPad以及傳聞中即將的iPad mini都是那么的中規中矩。
反觀,三星憑借Galaxy系列手機在智能手機市場卻取得了重要突破,也逐步打破蘋果iPhone昔日絕對領跑的地位。
近日,三星發布上季度財報顯示,公司運營利潤達到6.72萬億韓元(約合59億美元),其中手機業務凈利潤更達4.19萬億韓元(約合36.5億美元)。據相關財報,三星報告期內的運營利潤達到了創紀錄的6.72萬億韓元(約合5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9%,同時也超過了彭博社32位分析師的預期——平均預測為6.58萬億韓元。
值得關注的是,三星眾多業務中,手機業務最賺錢,甚至被譽為“金牛”。據三星財報,今年二季度,三星手機業務運營利潤達4.19萬億韓元(約合36.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71萬億韓元激增145%。
三星的市場策略是出售從高端到經濟型的各種價位的智能手機,并展開積極的營銷活動,這被認定是其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影響力得到提升的關鍵。而相比之下,蘋果僅專注于出售高端手機iPhone。
昔日的戰友 今日的冤家
去年,蘋果前任CEO喬布斯發布iPad 2時,曾在幻燈片上打出“2011:山寨年”,就被外界解讀是為在諷刺三星。而那時的蘋果與三星,關系卻很微妙。長期關注電子消費類公司的基金經理孫偉強曾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一方面,蘋果始終是三星電子最大的客戶,從iPad、iPhone使用的LED屏幕和A4、A5芯片來看,都明顯有著三星電子的影子。另一方面,作為蘋果產品的最大閃存供應商,蘋果又非常依賴三星電子的元器件供應。”
此后,“一根螺絲釘都不生產”的蘋果逐步拋棄全球最大科技零部件制造商之一的三星,轉向LG、夏普等供應商拋出“橄欖枝”。至此,蘋果與三星間再無任何“情誼”,成了真正的競爭對手。
與此同時,或許是看到“危機”漸進,蘋果還加快了對三星等對手的全球專利“反擊”戰。目前,雙方的專利糾紛已覆蓋全球12個國家,涉及數十起案件。近日,在美國加州圣何塞聯邦法院開庭的專利訴訟案,蘋果甚至提出索賠金額高達25億美元的“天文數字”。一旦蘋果最終贏得訴訟,三星不僅面臨巨額賠償,還可能喪失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甚至還會被迫大幅重新修改這些產品。
不過,有細心的分析師卻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在蘋果對三星提出侵權訴訟后,三星智能手機出貨量一舉超越蘋果。且在三星的其他產品,如電視機、半導體、顯示屏零部件的銷量乏力或開始下降的情況下,智能手機業務逐步成為對三星業績影響最大的因素。與此同時,雖然蘋果的手機業務利潤率始終處于行業領先水平,但蘋果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增速卻開始放緩。
新興市場尋找“機遇” 全球經濟惡化或致美夢破滅
蘋果發布2012年1-3月季度財報顯示,中華區營收高達79億美元,是上年同期的三倍。驚的增長速度,連庫克都用“令人難以置信”來形容。在隨后的4-6月財報中,包括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在內的大中華區共實現收入57億美元,較上一財季下滑28%。增長勢頭放緩卻并未影響庫克的信心,他在隨后的電話會議中仍堅定的表示“正常的季節性因素”,公司仍將加大重視中國市場。
今年上半年,蘋果在中國營收為124億美元,與蘋果2011年在中國全年營收133億美元億相差無幾。中國也名符其實的成為蘋果全球第二大市場。
然而,據國內第三方市場調研公司賽諾顯示,2012年6月份,三星占據中國智能手機市場15.48%的份額,緊隨其后的是13.1%的聯想,而蘋果僅以5.71%的市場份額排在第八位。
有市場觀察人士就認為,中國市場對蘋果產品的狂熱正在逐漸減退,因為消費者一方面正被越來越多的選擇寵壞,另一方面在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也對價格變得愈發敏感。
反觀,三星卻在不斷推出無論是從設計還是功能方面均可與iPhone比肩、但價格相對較低的新款手機。自去年以來,三星就在不斷侵蝕蘋果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中的份額。此外,華為、中興、聯想等國內產品也在加大對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蠶食,它們生產的智能手機售價僅為iPhone的幾分之一。
此外,分析師們普遍認為,全球經濟持續惡化,來自新興市場的需求將支撐起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但即使是全球經濟形勢出現好轉,不斷增長的低價手機供應,比如華為、中興等廠商的崛起,將會給產品價格形成壓力。
Strategy Analytics的分析師莫斯頓稱,“在智能手機銷售市場,其第一波銷售對象針對富裕人群,而第二輪則針對那些不太富裕的消費人群提供廉價機型!
蘋果一貫的貴族路線,不會因為市場的呼聲而委曲求全。IHS無線通信資深首席分析師弗朗西斯•西德克(Francis Sideco)就表示:“一些人感到失望,因為蘋果未能推出真正低端機型而失望的人卻抓住了本質。”這也使得Android手機趁虛而入,Enders Analysis分析師班尼迪克•埃文斯(Benedict Evans)稱:“Android手機在新興市場所占份額的上升趨勢已然清晰可見。”
1234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