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造電腦和手機周邊產品聞名的十年大廠——柏皇電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柏皇)日前倒閉,公司老板及數位高層均“人間蒸發”。
據不完全統計,柏皇不僅欠下原材料供應商累計超過2400萬的貨款,還拖欠工人223萬元工資。
員工:“公司說倒就倒了”
6月23日,是一個平常的日子。按照慣例,這一天是柏皇給員工發工資的日子。
領取工資的時候,員工被告知這個月只發底薪,當即,不少員工表示不滿。23日下午,工廠700余名員工舉行罷工。“公司要倒閉了!”傳言在員工中迅速蔓延開來。七八家供應商聞訊趕來討要貨款,但此刻,公司老板郭勵進和三位副總早已不見蹤影。
得知柏皇倒閉,24日一大早,大批供應商趕到柏皇討要貨款。“供應商的車輛將公司門外圍得水泄不通。”一位老員工告訴記者,“哎,公司說倒就倒了。”
當日,一些不知情的外資企業代表恰巧來工廠參觀,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但見工人站在工廠外面罷工,而廠里面一片狼藉……
眾多供貨商從四面八方趕來,工廠里凌亂不堪。直到下午4~5點鐘,堵在工廠門口討要貨款的供應商們仍不愿離去。工人們一個個從工廠里搬出行李、日常用品等,每個人愁眉苦臉。一些群情激動的員工臨走時還不忘拿走公司的電腦,搬不動的就卸掉電腦配件,而公司的手機配件等產品也被席卷一空。
“罷工是公司中層管理人員發動的,這些人的薪水主要靠拿獎金和提成,因為他們不滿,于是發動手下員工罷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員工稱。記者了解到,柏皇中層管理人員有20余名。
另一位早在6月初便離開柏皇的員工告訴記者,這之前公司欠下不少供應商的貨款,每天可以看到供應商前來討債,“就是覺得公司快不行了,所以趁早離開。”
截止發稿前夕,據相關統計,柏皇不僅欠下原材料供應商累計超過2400萬的貨款,還拖欠工人223萬元工資。
記者了解到,柏皇電子公司位于深圳市寶安區觀瀾鎮第三工業區,是電腦周邊、手機周邊及消費電子產品的專業制造企業,公司前身為深圳市柏坤電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至今已有10余年歷史。寶安工廠占地面積達25000平方米,是國內較大的藍牙企業,以“天行者”藍牙系列產品為主打,也是三星、摩托羅拉等在國內較為重要的代工廠。
據與柏皇有過多年生意來往的供應商介紹,柏皇是一家大型臺資企業,由郭勵進兄弟倆一手操辦。十幾年前兄弟倆在深圳做貿易,后來開了一個二三十人的小工廠。 “十多年的打拼,柏皇終于混出了點名堂,一度成為IT制造界年輕、極有沖擊力的企業。”一位供應商這樣評價。
2006年,兄弟二人又與人合資在雷州半島的徐聞購買了200畝土地興建新廠房,準備擴大經營規模。由于經營不善,加之隨后突發的金融危機,今年4月,徐聞的工廠關門歇業。兄弟二人便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柏皇寶安工廠,然而,誰也沒料到,僅僅兩個月,寶安工廠也未能逃脫倒閉命運。
供應商:老板卷款潛逃早有預謀
柏皇倒閉事件日前在華南制造界傳得沸沸揚揚。對于倒閉的原因,坊間流傳主要有兩個版本:一是柏皇下游客戶拖欠柏皇大批貨款,導致資金鏈短缺,而柏皇又欠下上游供應商大批貨款,已無力償還,于是老板“溜之大吉”;二是老板有意拖欠工人工資及供應商巨額貨款,伺機潛逃,且蓄謀已久。
柏皇倒閉,受害最大的當數上游眾多的供應商。據記者收集到的不完全統計,欠款數目較大的供應商一共有151家,從幾萬到數十萬乃至百萬元不等,累計總金額達2400萬元。還有那些欠款金額稍小,只有幾千上萬的供應商,一些人并未報案,所以未來得及統計。
對于實力較雄厚的供應商而言,突然損失數十萬還能勉強支撐,而那些中小供應商,數十萬乃至百萬的欠款對他們簡直就是滅頂之災,柏皇倒閉后,有中小供應商也隨之倒下。
盡管坊間對柏皇倒閉的傳言有多種版本,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絕大多數供應商都認為這是一起早有預謀的卷款潛逃案。
“柏皇一開始就沒安好心,用幾封信騙供應商繼續供貨,老板還說什么以人格擔保會安排好貨款,又說在廣東徐聞那邊正申請貸款,一次次欺騙供應商。”一位供應商稱,“為了拖延時間,還讓財務主管龍某假裝跟供應商談判,協商款貨打折,到后來,姓龍的連個人影都找不到。”
另一位供應商告訴記者,柏皇經常性給供應商簽發空頭支票,或者故意簽發與其預留的本名簽名式樣或者印鑒不符的支票,騙取供應商的貨物。“老的供應商不供貨了,就想方設法騙取新的供應商。”一位供應商至今仍憤憤不平,“直到今天,老板都不敢露面,不是卷款潛逃是什么?”
截止發前夕,記者試圖聯系柏皇老板郭勵進,手機怎么也打不通,而公司其他三位副總也一直聯系不上。
記者從供應商了解到,為了討回貨款,供應商們正著手申請勞動仲裁,相關部門也在協調處理中。 據一位姓夏的供應商向記者透露,他已從法院獲悉,柏皇所謂的“破產倒閉”實為公司老總“卷款逃逸”。
另有消息稱,目前柏皇老總因涉嫌“重大經濟詐騙”已被境管,其女兒結婚想回臺灣亦未能獲準。
截止發稿前夕,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政府已經補發了柏皇工人工資。
公司高管:老板并非“卷款潛逃”
記者試圖聯系柏皇老板郭勵進和其他三名副總,未果,最后聯系上一位原柏皇的業務主管方某,方自稱“與老板走得很近”,并向記者表示老板并不是外面傳言的“卷款潛逃”。
方某向記者介紹,柏皇老總郭勵進“失蹤”前,曾專門給寶安區觀瀾政府街道辦、觀瀾勞動站、保安經濟審查單位和供應商發過一封公開信。信內稱,數家廠商曾 “軟禁”柏皇副總,要挾取款,并揚言要追蹤及綁架公司老總郭勵進,故郭勵進不得以才倉促離開公司,以保生命安全。
“郭老板是不得已才突然‘消失’,并不是外界傳言的‘卷款潛逃’。”方某稱,“老板走之前,對公司的債務有了一個明細的交代:公司旗下的三個工廠和公司所有財產,就是按照5折計算,也足夠賠付供應商的2000余萬欠款。”
記者隨后從一供應商處看到郭勵進的“公開信”,上面寫道,“要向大家致最深的歉意,帶給政府的困擾及所造成的損失!但更要慎重澄清敝人從未卷款而逃……對本人離開公司并關閉手機,主要是因有數家廠商曾軟禁公司副總,要挾取款,并揚言要追蹤及綁架本人,故不得以才倉促離開公司,以保生命安全……以下是敝人安排善后措施,懇請上述各方配合……”, 這封信的結尾是,“一個失敗的經營者 郭勵進 泣訴”。
記者觀察:
IT制造轉內銷之路困難重重
柏皇倒閉案的背后,反映的卻是在如今金融危機大環境下,IT制造企業從外銷轉內銷之路困難重重。
據記者從多方調查,有著十年歷史的柏皇公司一直靠外銷為生,2008年以前,公司90%以上的產品銷往歐美國家。由于柏皇海外的業務順風順水,于是,公司決定2006年在湛江投建一個新的工廠。但是,誰也料不到海外市場突發金融風暴,柏皇擴張化戰略遭遇當頭一棒。
據該公司一位管理人員透露,受金融危機影響,公司2008年海外業務一下子減少了50%以上,盡管公司至今每月在海外市場仍有600--800萬的銷售額進帳,但這已是杯水車薪。柏皇已徹底陷入了入不敷出境地,并越陷越深。
2009年,公司調整戰略,轉攻內銷市場,但內銷之路又談何容易。“國內外訂單的付款方式不同,國外的訂單都是先預付7%的貨款,然后提貨結算,這對于工廠來說,沒有太大資金壓力。而國內的渠道卻是先拿貨,待出貨后才給結算,這樣就存在一個賬期。”這位高管稱,“本來這個賬期也不足以致柏皇于死地,最主要的是,陸續有大的貨主在經濟危機中倒閉無錢支付貨款,連帶拖累柏皇也陷入資金緊張狀態。”
外部環境始終未見好轉,而柏皇在資金鏈短缺的惡性循環中愈陷愈深,工人工資以及供應商的貨款長期不能兌現,最終導致企業走向倒閉。(本報記者 羅曉娟 對本文亦有貢獻)
電子大廠倒閉老板蒸發 IT制造轉內銷困難重重
2009-07-13 11:37 電腦商情報 黃喬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小米估值遭質疑 雷軍放言要進財富500強
- 2百度訴360搜索抄襲百度站長平臺 索賠50萬元
- 3iPhone5丟失異地現身 蘋果售后疑成"銷贓
- 4垂直B2C艱難:動蕩不斷 依托京東天貓受擠壓
- 5財經觀察:電商為何主動要求被征稅?
- 6樂視網稱夏普“自作多情” 信披遭質疑
- 7福布斯:不思進取將讓蘋果重溫當年PC市場悲劇
- 8電商立法列入日程:工商總局召集12企業摸底
- 9工商總局:《電子商務法》已列入立法日程
- 10奧巴馬機密手機曝光 造價1800萬美元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