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 燕趙都市報 海信等大牌企業身陷“騙補門”
近日,電視補貼騙補又充斥媒體,海信、創維、海爾等大牌企業身陷其中,面對媒體的質疑,廠家回應都是含糊其辭,監管部門再次聲稱要嚴查。
7月初,在《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節能平板電視推廣實施細則》政策實施一個月后,有媒體報道稱,家電賣場里“節能補貼”的宣傳單隨處可見,但一些標稱享受國家節能補貼的家電產品,實際能效指數并不符合節能補貼要求,個別家電企業涉嫌騙取國家節能補貼,該報道直指海信。報道援引某商場海信銷售人員的介紹,海信的機器都是中標的機器,以前的老款不能補貼,而商場中的新款,標示1級能效,都能享受補貼。該報道認為,1級能效實現了,但能效指數卻不足財政部規定的實行補貼必須要達到的1.7的數據要求。銷售人員對此做出的解釋是:“他們只負責銷售,具體解釋由廠家負責。”不僅如此,海信銷售人員稱,在補貼方式上,可以直接把價錢降下來,給顧客補差價,以圖方便。
由此,“海信等品牌家電效能不符合國家要求”、“涉嫌騙取國家節能補貼”的報道在業界及社會上廣泛流傳,讓其陷入“騙補”漩渦。“騙補”之說一出,海信電器股票反應最為敏感。
隨后,8月10日,中國網再次爆出騙補爆炸新聞。記者在中國能效標識網上查詢時發現,創維入選《目錄》的110個型號的平板電視中,有38個型號產品被突擊更改了能效備案信息,18個型號產品未進行備案,6個型號產品備案的能效指數與《目錄》不符。
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又爆出,海爾兩款平板電視出現頻繁更改情況:型號為LE39A720的液晶平板電視其能效指數前后經歷過3次更改,于2012年5月23日從1.4改為1.7,5月27日又改為1.9,最近一次更改是在7月11日,又改回1.7。型號為LE24H300,其能效指數從2011年5月5日的1.4改為2012年7月11日的1.7,LCD被動待機功率從0.9W改為0.5W。
面對市場與媒體針對多年來騙補的質疑,國家相關監管部門一直都是堅稱嚴查,但每次都是不了了之,嚴查多年也沒有公開披露過到底哪家企業因為騙補而受到了懲罰,不透明的監管,要市場小道消息漫天飛,要整個中國家電業的公信力都受到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