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星期日,本想趁周末睡個好覺的林偉徹底憤怒了——從7時30分到10時,他的手機一共響了6次,收到6條短信,其中4條是“提前引爆黃金周”的樓盤廣告,一條是“根據您當前的入網時長,您將獲得返還50元現金的機會”,還有一條是“你好!賬號已改,請把款轉到建行賬號……”
正當林偉恨得牙癢癢的時候,8歲的兒子拿起手機玩,看到中獎短信,好奇地問:“爸爸,我們中獎了,你怎么不高興啊?”
林偉半晌無語,恨恨地說道:“假的,都是騙子,以后這種短信都不要理他。
”望著還不懂事的兒子,林偉不由擔心起來,兒子還小,卻要天天都生活在欺騙與被騙之中,以后長大了,他還有什么可以相信的?
詐騙手段調查:普遍撒網、靜待收獲、愿者上鉤
據央視報道,目前我國手機用戶超過6億,平均每天短信發送量高達8億條,每人每周收到的垃圾短信約為8條。“看到陌生號碼就想,騙子又來了。”林偉說,大人知道是騙子,小孩不知道,真的會信。
廣東省公安廳副廳長何廣平在接受采訪時說,此類犯罪作案成本低,是“普遍撒網、靜待收獲、愿者上鉤”,參與犯罪人數多,但打擊取證難度大,這導致短信詐騙犯罪屢禁不止。
詐騙短信來自何方?據警方介紹,犯罪分子只需通過地下渠道購買一個短信群發器、數張短信卡,事先準備一張銀行卡就能實施詐騙犯罪。這種“廣撒網 ”所需費用不足1000元,一旦得手所得贓款則是上萬元甚至數十萬元。據一些被抓獲的行騙者交代,隨著大眾對短信詐騙認識越來越多,短信詐騙成功率越來越低,但即使是這樣,在發出一萬條短信后,仍會有七八人上當。
利益鏈調查:
運營商年利潤增長兩成來自短信
今年房價“發燒”,不少手機用戶發現近期這方面的垃圾短信格外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產公司銷售負責人說,短信廣告性價比確實高,按5分一條短信來計算,4萬元能發80萬條,就算有效客戶僅萬分之一,也能帶來80個客戶。
有關人士指出,群發短信與普通短信一樣都可以為運營商帶來利潤,并且數量巨大,恐怕有些運營商“不忍心”消除此類短信。某運營商內部員工向記者透露,該運營商年利潤增長的20%都來自短信業務。此前,電信監管部門曾要求運營商對同一個號碼同一天發送短信量進行限制,非節假日每小時不得超過200 條,每天不得超過1000條,節假日每天總量不得超過2000條。但發送者通過“多找些手機號來發送”等方式,可以輕松規避監控。
電信環節調查:
實施監控技術上不難阻力不小
“你按得再快,一分鐘內最多也只能發三四條短信。”某電信運營部門員工告訴記者,電信部門的系統是可以監測到短時間內短信異常情況的,如果該號碼被列為懷疑對象,電信部門可將該用戶停機,如果是正常用戶,他必然會到營業廳去詢問,非正常用戶就不敢來了。
據其透露,電信運營部門對垃圾短信的打擊,內部都有考核制度。很多市民都希望電信運營商能負起監管垃圾短信的責任,但根據法律,電信企業無權對用戶所發短信內容進行檢查。雖然有“關鍵字過濾”技術阻擋詐騙短信,但由于此類短信多用較委婉的語句表達,且不停變換字眼,防不勝防。
打擊垃圾短信真的沒辦法嗎?業內人士透露,垃圾短信與詐騙短信一般都是群發,只要電信運營商攔截群發短信,或者按關鍵字控制群發短信,就能大量減少垃圾短信與詐騙短信的發送。內部人士介紹說,此類短信一般要群發上萬條,這與普通群短信有天壤之別,因此從技術上對于詐騙短信是可以屏蔽和攔截的。
手機實名制對于從源頭遏制此類犯罪至關重要。但這項舉措提出以來卻遲遲未能施行。據了解,今年手機實名制有望從試點向全國推廣,但阻力可能不僅來自用戶,更可能來自因手機實名制推廣導致收入下滑的電信運營商。
銀行環節調查:
賬戶異動可監測但凍結難及時
有關專家指出,虛假信息詐騙屢禁不止的直接原因是犯罪成本低、“致富”速度快,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部門、地區之間配合和協調不足。打擊虛假信息詐騙涉及多個部門,對付這種犯罪,如果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往往是按下葫蘆起了瓢。
據了解,銀行是可以監測到賬戶的異常變動情況。問題在于,警方接警核實后再跟銀行協商申請凍結該賬戶,最快也要兩三個小時,這個時間足夠犯罪分子將錢全部轉走。
同時,犯罪分子經常是跨地區作案,給警方的取證和追查帶來很大困難。“往往在甲地買手機卡,乙地辦銀行卡,丙地取款。警方為查案疲于奔命卻收獲甚微。同樣的難題也出現在銀行賬戶的監管上。目前詐騙分子作案時基本不用自己真名開戶,而是搜羅他人賬戶或用假身份證登記。”更可怕的是,現在出現了一些販賣銀行卡的不法團伙,他們從農民工手里以幾十元一張的價格“收購”銀行卡,倒賣給詐騙團伙。
省公安廳刑偵局局長楊江華日前透露,廣東警方目前正與銀行部門積極協商,爭取在年內建立對電話詐騙銀行賬號和資金緊急處理的機制,爭取在騙子轉移過程中可以盡快查堵、凍結這些贓款。
群發公司業務繁忙得預約
“群發短信廣告,宣傳效果好,價格低至2分5每條,彩信5分每條,可供區域號碼,可發全國移動號碼!”這是記者收到的一條短信。記者以某公司業務員的身份與該公司“洽談業務”。
記者:短信群發價格怎么算?
群發公司:5萬條以下每條3分錢,10萬條以上每條2分5。你想發哪里?全國都可以發。
記者:我想發整個廣州市的。
群發公司:沒問題。
記者:可以發到哪些人的手機上?
群發公司:你們可以提供客戶手機,我們也可以提供準確有效的目標客戶手機。
記者:一天10萬條可以嗎?
群發公司:沒問題,日期自己挑。
記者:內容有限制嗎?
群發公司:隨你便。
記者:你們什么時候營業?
群發公司:一般上午9時到晚上9時,周末也上班,來之前要預約,我們業務很繁忙的。
一名電信運營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短信群發使用的手機卡大多為短信包月套餐,1條短信的成本在2分錢左右。地下群發公司每條短信只需收取3分錢就能盈利。1條短信賺1分,10萬條就是1000元,用群發器發送10萬條短信,幾臺機器,幾個小時就能搞定。
詐騙短信泛濫 下一代最受害
垃圾短信何其多。有數據顯示,我國手機用戶平均每天短信發送量高達8億條,其中垃圾短信恐怕“貢獻”相當大。垃圾短信不光騙錢,各種騷擾短信但凡有手機的人士都經常收到,黃段子、賣房子、商場打折,無所不包,無孔不入。
垃圾短信特別是騙錢短信泛濫,以至于很多人收到陌生號碼短信看都懶得再看。用魯迅的“看客”理論解釋就是:騙錢短信的成災,使得手機詐騙成為了一種生活中的常態,乃至不少人對此已經“麻木不仁”。苦笑一下,刪除了事。
如果說大人面對詐騙短信可以麻木,可以熟視無睹。對小孩子來說,詐騙短信的流行卻影響甚大。現在的小孩子擁有手機者越來越多,當他們不斷收到這種騙錢短信之后,會產生怎樣的想法?他們也許會問大人:難道這個社會就是爾虞我詐的社會嗎?難道我們就是要生活在這種欺騙無處不在的時代嗎?讓孩子在這種氛圍中長大,只會增加他們對他人、對社會的不信任感。很難想象,在這種社會環境中長大的一代又會是什么樣的一代。
垃圾短信已成為社會公害,打擊的力度也在加強,公安、工信、工商、互聯網監管部門等,若干個部門經常聯手打擊,工信部還成立了12321垃圾短信舉報中心。奇怪的是,越打擊,垃圾短信越泛濫。
對于騙錢短信,如果說手機號碼難以判定身份,那么從銀行賬戶上入手完全可以抓到始作俑者。至于色情短信,只要運營商愿意,也不需要什么太高的技術就可屏蔽。不是不可為,而是愿不愿為、如何為之。其中不排除有部門利益作祟的因素。然而,僅僅因為某個部門或某個群體的利益,就讓整個社會喪失誠信甚至犧牲下一代成長環境,這代價未免也太大了。
打擊垃圾短信說難也難,說易也易,手機實名制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手機若實名,誰發的一查即知,想明目張膽以手機短信騙錢,只怕得先掂掂要付的代價吧?
只是,手機實名制呼吁已久,為何總是“只聞樓梯響”?(本報評論員 李龍)
對付詐騙短信的N種辦法
1.報警:廣州市110報警臺已開通廣州移動客戶手機短信報警服務,市民可直接把詐騙或色情短信發送到“020110”報警,110報警服務臺將24小時受理群眾對手機違法短信息的舉報。
2.投訴舉報:移動用戶收到不良短信,可發送到“10086999”舉報,移動公司將把這些短信向公安機關舉報。聯通用戶收到此類短信可轉發至“10010010”舉報,市民舉報不良信息均免費。
3.反忽悠惡搞騙子短信:收到要求匯款短信后,回復“錢已匯,請查收”,或回撥騙子電話惡搞騙子。
4.亂輸密碼凍結騙子賬號:到網上銀行輸入騙子的賬號,并連續3次亂輸入密碼,賬號就會被凍結24小時。如果到柜員機(選擇無卡無折)亂輸3次密碼,騙子就不得不拿身份證去銀行解凍賬戶了。
5.以毒攻毒“呼死你”:一老伯因為夜里頻繁收到騷擾短信和響一聲的詐騙電話,一氣之下花3000多元購買了“呼死你”設備,見到廣告短信號碼,對方手機一開機,一律“呼死”。一年半的時間內,他竟然成功“呼死”了近兩千個電話號碼。但這種方法一旦被惡意使用,容易對他人正當權益造成侵犯。
他山之石:
國外棄卡成本高
據了解,我國移動通信業采取的是機卡分離式銷售,而不少國家采取的是機卡合一方式,并且多數是簽約用戶即后付費用戶,預付費的用戶很少,這與國內形成鮮明對比。因此這些國家對付垃圾短信的辦法很有特點:首先是手機實名制,機卡合一使得手機用戶的話務成本高,棄卡成本高;其次是利用高科技屏蔽,比如日本可以讓用戶自動屏蔽那些一天內發送量超過200次的短信;第三是在法律和懲處力度上做文章;最后一個就是提高短信價格,比如美國發送一條短信要10 美分,費時費力又費錢,沒人愿意發短信,他們平均每人一年的短信量還沒有中國一周的多。
群發公司業務仍繁忙 短信詐騙打擊收效甚微
2009-09-14 08:46 廣州日報 李棟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小米估值遭質疑 雷軍放言要進財富500強
- 2百度訴360搜索抄襲百度站長平臺 索賠50萬元
- 3iPhone5丟失異地現身 蘋果售后疑成"銷贓
- 4垂直B2C艱難:動蕩不斷 依托京東天貓受擠壓
- 5財經觀察:電商為何主動要求被征稅?
- 6樂視網稱夏普“自作多情” 信披遭質疑
- 7福布斯:不思進取將讓蘋果重溫當年PC市場悲劇
- 8電商立法列入日程:工商總局召集12企業摸底
- 9工商總局:《電子商務法》已列入立法日程
- 10奧巴馬機密手機曝光 造價1800萬美元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