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開始于去年的交鋒,持續到北京時間昨天深夜。
一邊是來自中國的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和中興通訊(000063.SZ,00763.HK),另一邊則是咄咄逼人的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后者自去年開始對兩家中國企業發起調查,并拋出了所謂“威脅論”。
昨晚22時(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時),美國眾院情報委發布調查報告,“警告和華為、中興合作的美國企業另找供應商”。也就是說,這是一份唱衰中國企業的報告。
大約20分鐘后,華為發布聲明,對美方的一些揣測和攻擊給予反擊。華為方面給《第一財經日報》發來了這份英文聲明,其開頭是:美國是一個法治國家,所有的指控都應基于確鑿的證據和事實。美眾議院情報委所主導的、歷時11個月完成的報告,仍然未能提供明確的信息或者證據證明其擔憂是合理的。
本報記者瀏覽這份52頁的PDF報告發現,通篇對于兩家中國企業的臆斷并無真憑實據。
當天早些時候,華為一位高管在電話中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美國市場我們還是該怎么做就怎么做。”
事實上,上述調查報告在正式發布前已經曝光部分內容,對此,中興通訊全球發言人戴澍在電話中對本報記者表示,“對于這個結果,我們并不意外。”如果媒體報道符合報告內容,他只能說很失望。
華為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在過去的11個月里,公司透明地呈現了包括過去10年的董事會、監事會的名單在內的信息以配合調查,“因為我們相信我們一直只是被深深的誤解。”
值得關注的是,美眾院情報委主席羅杰斯來自共和黨,對于中國兩家企業的調查正是其去年上任后極力推動的。在這個美國大選進入沖刺階段的敏感時點,大打“中國牌”正是美國兩黨拉票的慣用伎倆。中國企業則成為誤傷對象。
昨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中國電信企業按照市場經濟原則開展國際化經營,其在美投資體現了中美經貿關系互利共贏的性質。希望美國會尊重事實,摒棄偏見,多做有利于中美經貿合作的事,而不是相反。
調查溯源
在上述調查報告部分內容曝光后,華為美國發言人普拉默即表示,這份報告毫無根據地聲稱華為容易遭受網絡攻擊,這是無視技術和商業現實的行為,不顧后果地損害美國就業和創新。
中興通訊有關人士在一份發給本報的聲明中指出,中興通訊設備不會對美國市場造成任何安全威脅。今天,幾乎所有的美國電信設備供應商包括西方供應商在內都在中國進行生產。因此,中興通訊敦促委員會擴大視野審視整個電信產業供應鏈,所有供應商都應該向美國運營商提供一致的可信賴交付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