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作為互聯網廠商賣手機的始作俑者,小米科技(微博)董事長雷軍(微博)卻開始不再那么熱衷價格戰。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小米手機二代定價1999元其實冒了很大的風險,也和上游供應商進行了大量的溝通,“在宣布定價的那天,我們的成本還在2350元,就算現在這個階段,我們也還不能做到賣一臺賺一臺,我估計只有小米手機二代的銷量突破300萬部,我們才能賺錢。”雷軍表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以為小米手機二代的零器件都來自一流供應商,但如果要改換一些質量次一些的零器件的話,四核手機目前的成本的確已經足以支撐2000元的市場價進行銷售了。
“但成本壓得下來并不等于就能賣得好,隨著越來越多的廠商涌入手機領域,一款產品要想大賣其實沒那么容易了。”戰國策首席分析師楊群表示,在Android智能手機的硬件性能越來越同質化的當下,軟件設計和產品營銷反而成為了廠商更加需要努力投入的部分。“前期360和小米大打口水仗,關注度提升得很快,但是產品銷售卻并沒有那么理想,這證明淺層次的關注力營銷已經不夠用了,更加具有持續力的口碑營銷需求則才是考驗廠商的關鍵。”楊群表示,和功能手機不同,智能手機的應用體驗更加多元化,鎖定消費群體然后充分滿足他們的需求并形成口碑正在成為一種主流,這不僅需要廠商配備具有創意的營銷團隊,同時還需要足夠的軟件服務能力的支撐,“蘋果、三星、HTC在智能手機市場的成功無一不是通過軟硬結合實現的,這方面國產手機廠商還有不少的課要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