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4G網通設備:入主臺揚 郭臺銘竟不要主導權!
2012-10-21 08:37 日經技術
2012年9月21日,才缺席日本堺工廠記者會、神隱3個多星期的鴻海集團總裁郭臺銘,意外現身土城總部,無視于外界對“鴻夏戀”結局的殷殷期盼,郭臺銘宣布的,是另一宗親事。
這一次,由建漢出資16億元、鴻海2億元,共同參與九月底臺揚科技的私募案,合計取得臺揚33%股權,并成為最大法人股東。這不僅讓成立29年的臺揚,成為鴻海集團最新的成員,更令外界驚訝的是,這一回,郭臺銘竟然不要主導權。
鴻海入股夏普案至今還沒談成,就是卡在郭臺銘雖然預計持股比率不到10%,卻要求參與夏普營運與改造計劃,夏普經營團隊卻只想要鴻海的錢、不要被干預。但這回入股老牌微波通訊公司臺揚,持股比率超過3成,郭臺銘卻公開喊話:“整個入股談判,我只參與了5分鐘”、“能少管就少管”,更強調臺揚的營運團隊不會換人。
是什么,讓一向強勢的郭臺銘改變作風?答案,或許是13年來,鴻海集團的網通布局成績單。
鴻海靠連接器這個小電子零組件起家,1999年營收只有2011年的1.7%時,隔年郭臺銘就大手筆宣布將投資30億美元,投入當時最夯的光通訊“鳳凰計劃”;只可惜不多時就被網絡泡沫波及,光通訊產業一走就是10年的大空頭,鳳凰計劃投入10億美元后,最后鎩羽而歸。
國碁,用慣用邏輯管理 不符高度客制化產業特性
2003年,鴻海放棄從頭修練內功,改以購并縮短學習曲線,以新臺幣367億元購并當紅炸子雞——國碁,跨入筆電周邊的網通領域。然而,當年的國碁主力部隊隨著時間過去,也逐漸鳥獸散。
因為被并入鴻海內部,當年購并國碁的效益難以被分割計算,但網通與鴻海專注的電子制造服務(EMS)天差地別的產業特性,卻逐漸顯現。
“網通因為各國政府開放的通訊頻段不同,因此產品必須是少量多樣,用餐廳來比喻的話,網通業就是高度客制化的精致小菜,可以抱著食譜到客戶家里去辦桌。”一位網通大廠高層表示,但是“鴻海是追求經濟規模的大廚房、大餐廳,客戶得自備食譜”,因此用鴻海慣用的邏輯來管理網通公司,就會驅逐那些需要高度客制化的客戶。
建漢,以鴻海發展為主 難像中磊、正文放手一搏
2005年底鴻海再度出招,選在建漢爆發營運危機的股價最低點入股時,這回鴻海學乖了,不讓建漢成為消滅公司,而是繼續維持獨立運作的企業體。然而,2006年起建漢董事長由鴻海網通主管出任,身為鴻海集團的一員,處處要以集團發展策略為上,難以如同業中磊、正文等放手一搏。
這幾年正文與中磊等業者,抓住iPhone、íPad帶起的電信產業革命,也就是家用網通設備采購主導者,從一般消費者轉變為運營商,正文2011年營收年增率三成、達280億元,中磊2012年前8月營收年增率約59%,超過5季都連創新高紀錄。
2012年建漢卻因為沿海工資高漲,將總計2000人的生產基地,從上海與廣東龍華,搬遷到內陸的四川重慶,導致前8個月營收,較2011年衰退34%。建漢發言人郭文玲表示,遷廠將在9月底完成,與臺揚結盟的效益,2013年起將會顯現。而鴻海入股建漢后,除了賺到股價上的帳面投資收益,營運并未有明顯的突破。
臺揚,放下身段少管 渴望搶得規格轉換商機
十余年來,鴻海在網通業投資超過680億元,至今卻沒有令人津津樂道的亮眼成績單,讓郭臺銘在這次的臺揚入股案中,決定放下身段,“能少管就少管”,一切交給集團副總裁呂芳銘,以及自動請纓出任建漢董事長的李廣益。
臺揚是臺灣最老牌的微波通訊公司,但在網通產品高度IC化之后,臺揚奉行的傳統微波電路模式,讓它只能強攻基地臺設備的商機,偏偏臺灣欠缺基地臺產業鏈,臺揚只能往國際市場發展,并在兩年前接連購并TelASIC及RadioComp兩家公司,積極往下一代無線通訊規格4G LTE轉型。
臺揚自2009年虧損至今,2012年估計仍將因為提列購并相關費用而出現虧損,不過LTE目前營收貢獻度已有2成至3成,臺揚也因為有了LTE技術布局,成了鴻海有興趣的標的物。
研調機構GSA研究顯示,2012年3月底,全球已經有LTE用戶1700萬,光是小型基地臺設備的商機,未來4年就超過6千億元;包括了蘋果9月12日剛發表的iPhone5,三星、宏達電等業者,都推出支持LTE的智能型手機,而且賣得很火,LTE成為3G之后的主流已確立。
以投資時機來看,這一次鴻海集團入股臺揚,不僅選在臺揚長線股價低點,也選在LTE商機起飛的前夕。
過去臺揚擁有獨到的通訊技術,但經營成績總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一次,鴻海能否突破建漢模式,同時賺到資本利得與規格轉換的大商機,就看鴻海能否擺脫“大廚房”煮不了“精致小菜”的宿命。(撰文:王毓雯,《商業周刊》)
【小資料】鴻海進軍4G,重振網通布局——歷年網通投資案
時間:2000/6
投資對象:投資鳳凰計劃,跨足光通訊
交易金額:預計要投資922億元,實際投入307億元
目前效益:僅回收約1億5400萬元后,計劃中止
時間:2003/11
投資對象:合并國碁電子
交易金額:367億元
目前效益:跨足網通領域,欲增強經濟規模效益,但成效有限
時間:2005/11
投資對象:入股建漢科技
交易金額:以每股11.55元取得11.46%股權,投資約3億5700萬元
目前效益:連年營收并未突破入股前的高點,2012年上半年EPS僅0.11元
時間:2012/9
投資對象:入股臺揚科技
交易金額:以18億元參與私募案,取得33%股權成為最大股東
目前效益:布局4G LTE網通設備領域
資料來源:公開信息觀測站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北京聯通強制綁定3G手機業務被指霸王條款
- 2微信成騙子詐騙新工具 向留學生父母討“學費
- 3方舟子質疑360流氓 360邀方舟子做顧問
- 4聯想首次登頂全球PC市場(圖)
- 5研究發現手機有毒iPhone一代最毒
- 6摩托羅拉南京員工簽字期限延后一個月
- 7膠卷三巨頭的生死轉型:富士進入化妝品行業
- 8iPhone 5首日預訂創下200萬部新記錄 大超預期
- 9蘋果維修條款修改后還有哪些“霸氣”未變?
- 10富士康的神秘與開放:員工跳辣舞 自稱“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