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版納斯達克尚未長成:創業板三年之癢
2012-10-22 07:33 北京晨報
三年時間,創業板就這樣毫無遮掩地“裸露”在市場面前。這個尚未成長為中國納斯達克的新興市場,在變身為“圈錢板”、“套現板”、富豪“制造基地”后,似乎已無路可走。是撥亂反正、逐漸成長為“中國的納斯達克”,還是像香港創業板那樣淪為市場眼中的垃圾板?成敗已完全系于接下來的改革之中。
■備注@創業板之危
最差成績單
在距離創業板開板滿三年之際,創業板上市公司卻交出了一份最差成績單。截至10月中旬,355家創業板公司中已有354家出完了今年的三季報預告。Wind數據顯示,業績預告向好的公司只有208家,占比不到六成。業績預測向下的公司達到136家,更有10家公司今年三季度首次出現虧損。
其實在今年上半年,創業板公司已經出現了一次“史上最差”的業績表現。半年報顯示,創業板上半年凈利潤總和較去年同期下降2.23%,而2010年和2011年,創業板公司的整體業績增速分別是43.32%、18.51%。而創業板公司的業績下滑趨勢,顯然已經持續到了三季度。今年1至9月,共有向日葵(300111)等10家公司預告業績虧損。這是創業板自開板以來,首次出現虧損的上市公司。
此外,近三年來,業績持續向好的公司日漸凋零。2010年三季度,創業板預喜公司占比曾高達81.82%;到了2011年三季度,預喜公司占比為68.85%;而今年三季度,354家公司僅有208家公司報喜,占比已經下降至58.8%。
為何這么多的創業板公司業績表現遠低于預期?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基金經理楊德龍接受北京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部分公司在上市時,為了獲得更高發行價,募集到更多資金,提前透支了未來兩三年的業績。“將上市前一年的業績做得很高,導致上市后一直在填窟窿。”楊德龍稱,某些創業板公司股東在以50倍甚至更高的市盈率圈到巨額資金之后,可以說是一次性將未來十年的利潤都拿到手。在嘗到甜頭后無心經營,寧愿另起爐灶,再創立一家類似業務的公司,過幾年再次運作上市。創業板中這樣的公司并不是少數。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北京聯通強制綁定3G手機業務被指霸王條款
- 2微信成騙子詐騙新工具 向留學生父母討“學費
- 3方舟子質疑360流氓 360邀方舟子做顧問
- 4聯想首次登頂全球PC市場(圖)
- 5研究發現手機有毒iPhone一代最毒
- 6摩托羅拉南京員工簽字期限延后一個月
- 7膠卷三巨頭的生死轉型:富士進入化妝品行業
- 8iPhone 5首日預訂創下200萬部新記錄 大超預期
- 9蘋果維修條款修改后還有哪些“霸氣”未變?
- 10富士康的神秘與開放:員工跳辣舞 自稱“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