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支付寶的決裂,讓收購成為最佳選項
銀聯、快錢、匯付天下……
自2011年8月,京東商城與支付寶“毅然分手”,并表態欲染指第三方支付行業至今,與京東傳出股權合作“緋聞”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已不在少數。而今,這份長長的“拍拖名單”上又有了新成員,9月27日,成立近十年的第三方支付企業網銀在線被指,正與京東洽商收購事宜。
不過與此前數段無疾而終的“緋聞”不同,此次京東介入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嘗試極有可能修成正果:盡管9月27日下午,網銀在線CEO趙國棟否認已和京東就并購達成協議,但在國慶假期結束后第一周,多位第三方支付行業人士均表示,京東對網銀在線的收購幾乎已成定局。
然而,截至發稿時,對此項收購,京東方面依舊不予置評的態度,也令部分電商和第三方支付行業人士猜測,交易中至少有一方希望在更合適的時間完成并購。一位電商行業人士甚至指稱,以劉強東一貫的風格,京東更愿意在IPO啟動前后再對外宣布此事。但也有第三方支付行業人士認為,網銀在線對京東實際資金實力的懷疑,才是目前交易被押后甚至出現變數的主因。
對此,滬上一位第三方支付企業高管表示:“無論交易是否成功,京東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只是時間問題。但劉強東能把第三方支付做成什么樣,就不好說了。”
成為攪動行業的“鯰魚”,還是電商平臺的低調附庸?“京東支付”答案待解。
現金還是換股?
“整體收購其實是京東退而求其次的選項。”在談及京東介入第三方支付的路徑時,一位與京東有過接觸的第三方支付行業人士表示。在京東最初的構想中,與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共同出資設立新公司,或者直接入股行業龍頭企業,是最理想的方案。而這種路徑上的先后之別,則和京東對第三方支付業務的定位有著直接關聯。
在劉強東看來,京東商城用戶主要的消費習慣都是貨到付款,對于第三方支付的需求本身就“比較有限”。基于這種認識,在京東的戰略版圖中,第三方支付長期被視為一種輔助性的功能工具。基于此,向第三方支付領域投入精力和資源,原本不在劉強東的考慮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