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網站陷盈利困局:資本醞釀出逃計劃
2012-10-27 09:56 華夏時報
24券燒錢縮影
如果有一天杜一楠想把自己這兩年來的境遇寫成一個劇本,那劇情一定相當精彩。
在大多數80后眼里,同齡人杜一楠的經歷絕對讓人羨慕。1983年出生,2001年考入美國麻省理工,2006年在知名私募基金KKR做分析師,2008年被哈佛和斯坦福同時錄取,最終選擇哈佛,一年之后,杜一楠將美國剛興起的Groupon帶回了中國。
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的宗師級人物馬云(微博)主動約談杜一楠,與其探討團購投資,當年9月,馬云還邀請杜一楠作為淘寶年會的嘉賓。2011年,杜一楠的融資也很順利,A輪獲得馬來西亞成功集團投資,B輪又獲得美國偉高達及鼎暉的投資。不到5個月,24券就拿下超過3000萬美元現金。
正是源于投資而風生水起的24券,倒在了這里就顯得并不稀奇,糾紛的焦點是新融資進來后,股權如何重新分配。
“自己設計的利益分配模型是給予創始人杜一楠8%優先股、管理團隊2%優先股,但杜一楠希望其所占份額能達到25%,因此僵持不下。”大股東馬來西亞成功集團表示。
杜一楠則向媒體表示,投資方所給的利益遠不像其所說的那樣,實際情況遠超出管理層的承受范圍。而且,新的融資是其個人拉來的,原有股東在此過程中未作貢獻,按照行業慣例,杜一楠認為自己有理由獲得更多優先股。
無法盈利、燒錢兇猛、投資人不滿,裁員、干涉業務、創始團隊不滿,雙方矛盾激化,無論是今天的24券,還是年初的團寶網,陷入的都是這樣一種惡性循環。要解開這樣的難題,對于今年還不滿30歲的杜一楠來說,實在太困難了。
當時,不少投資方對于團購燒錢換規模的做法也持容忍甚至鼓勵的態度,但這實在是個無底洞。
杜一楠承認,他們的反應慢了,原以為去年9、10月還能融到錢,所以在6、7月還有人愿意投錢的時候放棄了機會,反而希望繼續燒錢做大規模以獲得更高的估值。
24券2011年底人員規模高達4500人,今年初就迅速縮減至1000人,壓縮成本后,雖然虧損大幅收窄,可是規模也一落千丈。而且,經過幾輪融資后,杜一楠已經喪失了對公司的控股權,即使想轉型,也缺乏各種資源的支撐。
是繼續被資本驅逐,還是帶領這艘千瘡百孔的船重新起航,不知道年輕的杜一楠心中是否有了答案。
10月25日消息,就24券投資方與F團接觸出售一事,杜一楠回應稱,高朋在考慮范圍內,但也開放性地接觸其他合作者。此外,24券團隊與老股東的關系正在迅速恢復之中。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北京聯通強制綁定3G手機業務被指霸王條款
- 2微信成騙子詐騙新工具 向留學生父母討“學費
- 3方舟子質疑360流氓 360邀方舟子做顧問
- 4聯想首次登頂全球PC市場(圖)
- 5研究發現手機有毒iPhone一代最毒
- 6摩托羅拉南京員工簽字期限延后一個月
- 7膠卷三巨頭的生死轉型:富士進入化妝品行業
- 8iPhone 5首日預訂創下200萬部新記錄 大超預期
- 9蘋果維修條款修改后還有哪些“霸氣”未變?
- 10富士康的神秘與開放:員工跳辣舞 自稱“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