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視頻公司的反擊
2012-11-03 09:05 中國新聞網
在完成洗牌之后,視頻行業剩下的大公司重新將買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愛奇藝創始人龔宇現在忙于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能創造出更好的自制內容。
這在2011年的時候,簡直不敢妄想。那個時候,似乎視頻公司們把精力都花在和同行的“買劇”競爭中。
“中國視頻業的版權價格戰已經徹底結束。視頻行業廣告總體市場份額今年有望突破80億。2014年中國視頻行業將會出現盈利。”龔宇這樣告訴《東方壹周》the week。
為什么視頻版權如同翻滾過山車搬起起落落?視頻網站下一輪競爭重點又在哪里?
版權價格“過山車”
讓我們回憶一下2011年視頻公司買劇“不惜一切代價”的殘酷:一部98集的《新還珠格格》賣出了3000萬元,而《宮2》甚至創下了單集網絡版權185萬元的天價。
“當時的情況是,看好一部劇,千萬不要猶豫,趕緊下單。要不一會兒就該漲價了。”有視頻采購經驗的人這樣說。這更像是一場賭博游戲,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能不能收回成本,唯一驅動你購買的理由就是,過一會兒又該漲價了。
造成這種畸形現象的起因是,2011年的視頻公司們手中有了大錢。2010年12月優酷赴美上市,融資1.5億美元;2011年8月,雖說土豆流血上市,但也成功在納斯達克登陸融資1.2億美元;愛奇藝、搜狐視頻、騰訊視頻這三家背靠大樹的公司,哪一家都不缺錢。
現在的狀況則完全不同了。在視頻行業,一般有10%~20%劇集由于劇本、導演或者演員的陣容強大,前景被看好,稱為A類劇。A類劇是此前各大視頻公司競相追逐的對象。“A類劇在2011年的情況是從每集40萬漲到100萬,在2012年的情況是,從每集100萬跌回40萬。”
殘酷的事實是,2012年二、三季度中國網絡視頻版權價格急速下降,目前劇目價格與2011年同比普遍下降了近2/3。
其實,視頻版權下跌的苗頭年初已有所顯現。在今年3月北京春季電視節目推介會上,沒有一家視頻網站出手。一些電視劇的價格成交價比去年低了50%。去年賣七八十萬一集的視頻內容,今年成交價僅三四十萬。
龔宇把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歸結為三點:本身去年的版權價格之爭就是行業間的非理性競爭,存在很多泡沫,后來的版權下跌其實也是泡沫破裂,是必然的;優酷土豆合并,改變了視頻行業的競爭格局,也扭轉了版權狂熱爭奪的局面;愛奇藝、騰訊視頻、搜狐視頻三家進行版權采購合作,其實也是在行業內部形成一種版權采買協作,這樣在面對版權方時,有了更多的信息共享,還有議價能力,這也促使版權價格回歸理性。
新競爭:網絡綜藝自制
網絡綜藝自制內容,成為后版權時代的競爭焦點。
在今年的上海電視節上,優酷帶來了《曉說》,明星的知名度與號召力始終是一檔節目擁有良好開端的最佳保障。這檔節目僅憑高曉松個人的影響力,上線不久即突破千萬點擊,網絡綜藝收視潛力可見一斑。
只是高曉松的一句“我做的一期節目花費不過140元”,讓人總還是看到了草根制作的影子及明星個人玩票的痕跡;《老男孩》呼聲依舊很高,作為UGC時代的經典成為優酷自制殺手锏,然而對于優酷來說,下一步需要的也許是更加專業化的生產與持續的創新超越。土豆在上海電視節帶來了《明星斗地主》,其立意在于充分挖掘網絡互動的價值,將游戲、互動、視頻糅合在一起,讓這檔節目看起來更像是一款具有伴隨特性的網絡游戲。
一個問題是:視頻網站綜藝自制內容風風火火,這將傳統電視置身何處?對此,愛奇藝CEO龔宇一語道破:“電視媒體和網絡視頻媒體就像是兩只手十指緊扣,有交叉,有碰撞,但最終是聯合,不分彼此。互聯網技術發展對傳統電視來說,不是爭搶舊蛋糕,而是‘填海造田’,開拓新的疆土。這個新的疆土基于新的用戶、新的觀看方式以及新的內容。”
一份來自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新近發布的《中國網絡視頻藍皮書》顯示,用戶每周在PC、電視、平板電腦及手機終端上,觀看視頻的小時數分別達到12.6、9、8.3、7.2,且不同終端重合用戶比例漸增。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數字,它意味著個人電腦及手機已經成為用戶觀看視頻的另一大主要渠道。尤其對于“90后”乃至“00后”等新生代群體,PC、Pad、手機甚至超越了電視,成為他們接觸視頻的首選。觀眾構成及觀眾收視習慣的悄然改變,對視頻網站無疑是一個絕對利好的消息,各大視頻網站自然不可能錯過如此機會,第一時間緊緊盯上這塊剛剛被開啟的前途無限量的市場。
龔宇認為:“用移動終端看視頻是一種個人消費行為習慣,比起大家一起坐在電視前或者電腦前看的時間,平均每人每天看到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段數更多。可以說,新技術引發的是用戶潛在需求的爆發性增長,新的觀看方式與內容需求也已形成。”
這與《中國網絡視頻藍皮書》的觀點不謀而合。基于此,《藍皮書》更加指出,網絡視頻自制內容的規模化生產,已經進入欄目化與節目化階段,網絡視頻不僅是電視的補充媒介,未來將成為網臺聯動的驅動者。視頻網站應具備全平臺直播且多終端覆蓋能力,要更趨向于全媒體的覆蓋渠道,為電視節目的網絡“上星”和網絡內容的電視“落地”創造可能性。
合作,才是未來傳統電視和網絡視頻的主旋律。
Q&A
Q=《東方壹周》the week
A=愛奇藝創始人 龔宇
Q 您認為現在中國網絡視頻公司的特征有哪些?
A 首先,在內容和平臺品牌之外,技術(用戶體驗和低成本)還是關鍵因素;其次,流量資源依舊是影響視頻公司的一個關鍵要素;對于行業洗牌而言,大的戰役打完了,但大資金投入還需持續很多年,內容成本和傳輸成本導致低毛利甚至是負毛利;還有很多特點,比如市場集中度低、內容價格高、廣告價格低、行業內成員缺乏協調機制、一盤散沙、各自為戰等等。另外,現在視頻網站與電視行業未形成有效結合。
Q 您之前談到,在視頻領域“大的戰役打完了,但大資金投入還需持續很多年”。大的資金投入是指哪些?
A 大的投入,主要是帶寬成本與版權成本,這也是視頻網站投入最大的兩項。
Q 為什么您認為“技術第一,內容第二”?是什么讓成您下這種結論?A 技術其實決定的是用戶體驗,用戶觀看的清晰度、流暢度、一些貼心的技術設計如關燈技術、自動記錄播放記錄等,還有客戶端軟件的人性化功能設計,這些用戶體驗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用戶選擇哪一家視頻網站。舉個例子來說,同樣一部劇,可能好幾家網站都有,如果你家的是正版、高清,因為技術比較好,播放流暢,界面友好,使用貼心,那自然用戶更愿意選擇你這家網站。同時,不斷改進技術也是減少成本投入的一個途徑。Q 您如何看待目前視頻版權價格的極速下滑?您如何預判未來中國視頻行業的發展?
A 短期內產品價格的迅速飆升及下降是一個行業高速發展過程中經常會發生的現象,隨著行業的進一步成熟與理性,產品價格必然會回歸至合理區間。對于網絡視頻行業來說,版權價格的理性回歸,意味著擠出泡沫的視頻行業已然擺脫了初始時的粗獷發展模式,開始進入更加穩重、理性與成熟的發展階段。
Q 此前您談到視頻版權應該回歸理性,能描述一下您認為的理性是個怎樣的狀態么?
A 去年一直有個普遍現象,買劇的成本遠高于自己的收入。未來大部分劇毛利是零或者是正的,而且毛利比例會越來越高,這是重要的一個指標。第二個指標,在交易過程中,不是簡單的賣方占主導地位,雙方有一個公平的權利定位和討價還價,這是很重要的現象指標。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北京聯通強制綁定3G手機業務被指霸王條款
- 2微信成騙子詐騙新工具 向留學生父母討“學費
- 3方舟子質疑360流氓 360邀方舟子做顧問
- 4聯想首次登頂全球PC市場(圖)
- 5研究發現手機有毒iPhone一代最毒
- 6摩托羅拉南京員工簽字期限延后一個月
- 7膠卷三巨頭的生死轉型:富士進入化妝品行業
- 8iPhone 5首日預訂創下200萬部新記錄 大超預期
- 9蘋果維修條款修改后還有哪些“霸氣”未變?
- 10富士康的神秘與開放:員工跳辣舞 自稱“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