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摩爾定律到移動互聯,IT科技產業在高速迅猛和跌宕起伏中前行,在激烈而殘酷的競爭中,IT企業巨頭不斷挑戰自我。
聯想品牌如何超越對手,駕馭危機風云,搶奪第一“寶座”,品牌建立上還有怎樣的缺失?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聯想國際化十年歷程所凝聚的經驗,對所有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都有借鑒意義。
在互聯網深耕已久的聯想,欲在蘋果稱霸的移動互聯網領域尋求突破,從傳統硬件廠商走向移動互聯網,必須加快腳步。
“我們對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充滿信心。我們認為我們能夠繼續超越中國PC市場的增長,而且是盈利增長。我們在中國已經全面實施PC+戰略。”聯想管理層在給予《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書面回復中表示。
“在中國市場上,我們繼續堅定地執行‘保衛+進攻’的戰略。未來我們依靠有競爭力的產品,繼續保衛聯想在中國成熟市場和政府、大企業客戶市場的領導地位;同時積極進攻新興消費市場,也通過投資移動互聯和數字家庭提高收入,并通過向服務器和存儲器業務等領域擴張以提高盈利。”
對于聯想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經驗,聯想方面表示:“我們需要不斷地創新。創新一直是聯想的DNA,也是聯想們的核心競爭力。”
聯想相關人士認為:“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很多年來,‘廉價、質量差、技術基礎差’已經成為中國制造的標簽,人們對中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充滿質疑。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要想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不僅要加大對創新的投入,加快技術和產品創新的步伐,做出真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還要充分利用了當地市場的人才、技術和資源,實現本地化的研發、生產和運營。”
于是,聯想的品牌國際化腳步越發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