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度CEO李彥宏一封倡導“狼性文化”的內部郵件,在業界引發了巨大爭議。關于企業家以及所創公司成功后是否還需要狼性,以及狼性與員工個性之間的爭辯,讓人莫衷一是。
贊同者認為,一個企業在自身優勢領域潛力巨大的背景下,很容易喪失敏銳性和創新力。李彥宏具有很強的危機意識。無論是“最高獎”鼓勵小團隊精神,提出移動云戰略,還是這次 “狼性文化”的求新求變,都是主動變革,積極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挑戰。這種危機意識、格局和魄力值得每位企業家學習。
反對者認為,企業的狼性不能擠壓員工的個人空間,一家大企業是否具有狼性可以慢慢培養、春風化雨,但非一朝一夕之功。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筆者看來,問題的本質并不在這里,關鍵是,這個快速發展的行業,要想生存,而且生存得很好,沒有誰有資格患大公司病,整個行業都需要狼性。
一般而言,不同的行業存在不同的工作狀態,比如在非競爭性行業,完成程序性的工作即可,如農業,其新技術革命可能需要幾十甚至百年才得以徹底完成。但在依靠技術存活的企業,創新是生存的基礎,比如英特爾,其處理器更新換代的速度直接決定了PC電腦更新換代的速度。
再具體到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可說是日新月異、天天有變,企業如果不保持高度的嗅覺與靈敏度,隨時會被彎道超車,被淘汰是為必然。回首往事或許可以證明這一點。
1987年9月14日21時07分,北京市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一封內容為 “Across the GreatWall,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的電子郵件正發往德國。這封電子郵件,通信速率最初為300bps,在網上整整走了5天,于9月20日才到達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當時,德國人擁有互聯網才2年時間,整個歐洲擁有互聯網也不過4年時間。
現在呢?
《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5.3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9.9%。PC互聯網二十年,可說是改變了世界。
移動互聯時代,速度更是驚人。
《報告》指出,中國網民實現互聯網接入的方式呈現出全新格局,在2012年上半年,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網民數量達到3.88億,相比臺式電腦的3.80億,手機成為我國網民的第一大上網終端。
行業奔跑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潛行其中的公司也當然是迅速地生長與消亡,其成敗的關鍵點,就在于是否能隨時調整公司方略,順應用戶需求,順應外界大勢變化,不能因循守舊、抱殘守缺。
1998-2002年,短短四年時間,大陸迎來互聯網大潮,多家網站涌現甚至上市,然而,緊隨其后的互聯網泡沫,又讓多少網站黯然神傷。更有曇花一現者,如3721,如瀛海威,如東方網景等,令人扼腕。
那么,在這個變革如此之快的行業如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