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電商江湖的當當網CEO李國慶感慨說,3年后中國電商江湖肯定只會剩下3家平臺公司。換句話說,電商行業最終只會有3家平臺企業依次“吃肉”“喝湯”和“干瞪眼”。目前,中國的B2C電商領域,經歷了數次腥風血雨的電商戰后,其最終的商業邏輯就是在行業三甲的“門票”之戰當中,最終未拿到前三門票的企業,等待它的,很可能就是被收編或是死亡。
目前中國的B2C電商領域競爭格局,已初現七雄爭霸的戰局: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國美、騰訊旗下的易迅、亞馬遜中國、沃爾瑪控股的1號店,七大電商的競爭已陷入白熱化。
在《電商七雄搶“票”戰》系列報道第二期中,我們選取了“攪局者”易迅和“牛犢”1號店作為樣本重點分析。前者背靠資本雄厚的騰訊,足以在物流、客源、價格等方面給其他“參賽選手”帶來巨大的挑戰;后者則被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收歸旗下,一旦整合得當、適時發力,1號店對整個電商行業的競爭格局造成的沖擊也將不可小覷。
在新生力量不斷加入、行業競爭格局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電商七雄”中,天貓已占據中國B2C電商領域半壁江山,幾乎提前預訂了一張行業前三的門票,其角色可謂“霸主天貓”;而其余的“六雄”格局仍屬待定。誰能最終攜手天貓躋身前三甲,讓我們拭目以待。
“鯰魚”易迅:騰訊來了!
“2012年,咱們來一場男人之間的戰爭吧。”
2011年12月2日深夜,北京下起了第一場雪。在距離京東商城辦公樓不遠的盤古酒店,有兩個多年的老友正在一起吃飯喝酒,暢談中國電子商務的未來。其中一名男子帶著似有若無的微笑,向對面的男子說出了這句話。
說話的人是易迅網CEO卜廣齊,而他對面的男人,就是在電商領域關注度相當高的京東商城掌門人,劉強東。
劉強東也許想不到,當時的一句玩笑話,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變成現實。
易迅,這家在B2C份額排名中靠前的國內3C購物網站,在成為騰訊的控股子公司之后,迅速成為行業里名副其實的“鯰魚”。背靠著騰訊這棵大樹,讓易迅有了更多資本在物流、價格戰、供應鏈、平臺、營銷等領域攪動整個電商行業。
“騰訊電商有那么大的投入,最終還是希望能進入行業前三。”卜廣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電商領域的平臺之爭已經進入“戰國七雄”的狀態,但是格局還遠遠沒有成熟,未來究竟誰會成為主導者,還是未知數。
騰訊的算盤
說到易迅,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8·15電商價格戰”。就在劉強東發布微博向蘇寧易購“宣戰”之時,卜廣齊第一時間在微博上向劉強東發出戰書:“如果劉強東真的想降價,就在自己的主營業務3C(電腦、數碼、手機)上試一試,和易迅比比誰最低,易迅即將開始促銷,騰訊投3億元。”
而就在劉強東發微博的半個小時之前,包括騰訊集團總裁、ECC董事長劉熾平、騰訊電商控股CEO吳宵光在內的董事會成員正在開公司的例行會議。“我們在看到劉強東的微博之后,迅速討論,決定加入價格戰。”卜廣齊表示。
卜廣齊的底氣,來自今年5月在騰訊時隔7年后的第二次組織架構調整中,電商成為唯一獨立運營的公司(ECC),并且獲得了騰訊高達10億美元的資本注入。
“電商已經上升到了公司的戰略層面,雖然電商被分拆獨立,但是騰訊依然給予最大平臺資源的支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騰訊內部高管對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