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電商大傷元氣,感恩節促銷顯疲態
2012-11-22 17:45 慧聰網
191億元的單日成交額、突破3000萬筆的退貨運費險、多家過億銷售額的店家,電商瘋狂的雙十一用這些美好的數據編織成了一件華麗的外衣,似乎國內電子商務就應該是這樣。
然而,正如“一個硬幣總有正反兩面”的道理一樣。在這華麗的外衣之下,也有快遞爆倉、有投訴、有退貨,種種信任危機不一而道。
海e家新聞發言人強慧指出,今天是感恩節,在網上卻沒有看見電商太多關于感恩節促銷的活動和廣告宣傳。
“火爆的高峰過后即是日趨冷淡的現實,消費若飽和,營銷便乏力。”這位海e家新聞官這樣無奈地說道。
正如強慧先生所言,光棍節后,中小電商普遍陷入促銷疲軟的狀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在距雙十一最近的感恩節,許多企業并沒有如往常一樣,積極策劃新的感恩主題、做促銷活動來吸引消費者,花了大部分的精力、財力和物力,在徹底忙完了雙十一促銷的訂單之后,大多數電商似乎在頃刻間抽空了力氣。倒是身經百戰的大商家則在大促之后迅速調整戰略,準備感恩節活動的策劃,進行新一輪的營銷,進一步拉大了與中小電商在經營額上的差距。
換個角度說來,這次雙十一大促,不僅僅使極度瘋狂的商家感到疲憊,就連購物的消費者也開始覺得“不再那么新鮮”、“不值得那么沖動”。有消費者表示“在雙十一當天,買了幾單,結果第二天看到雙十一半價的商品只比平時便宜個十幾二十塊錢,而且還要等那么久的快遞,勞心勞力,真心有點不劃算。”
當然其中一部分消費者屬于沖動型購物者,商家遍地的宣傳促銷,用極具誘惑力的文案和具有說服力、沖擊力的圖片雙管齊下,消費者一時沖動,下了幾個訂單,收到貨之后,卻發現“并不是當初那么想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也用不到,退貨太麻煩,只能放在那里”。
業內人士分析稱,節后,不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都呈現疲憊的狀態實屬常事,都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但經營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希望商家的調整期不要太久,趕快進入到新的戰斗中才是目前最該做的事。
“網購漸成主流消費模式,如何增強用戶的忠誠度和黏性還需要企業精心的維護和成功的營銷。電商還有很大的待開發市場,每一個電商企業都要時刻做好準備。”海e家強慧稱,目前,海e家正在積極籌備一周年店慶的相關工作,希望到時候能夠帶給大家耳目一新的店慶活動。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國產手機品牌被曝預置“吃費程序” TCL、天語
- 2《江南Style》獲世界吉尼斯認證
- 3北京聯通強制綁定3G手機業務被指霸王條款
- 4微信成騙子詐騙新工具 向留學生父母討“學費
- 5方舟子質疑360流氓 360邀方舟子做顧問
- 6聯想首次登頂全球PC市場(圖)
- 7研究發現手機有毒iPhone一代最毒
- 8摩托羅拉南京員工簽字期限延后一個月
- 9膠卷三巨頭的生死轉型:富士進入化妝品行業
- 10iPhone 5首日預訂創下200萬部新記錄 大超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