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通英特爾攻"芯"戰 移動與PC的逆襲與攻防
2012-11-26 10:52 IT時報
未來博弈
功耗性能:尋求最佳平衡
目前來看,困擾英特爾X86架構處理器的,仍然是功耗問題。業內分析師尚吉剛表示,X86架構在低負荷使用時的功耗較大、發熱較高,導致X86芯片在續航能力上出現明顯的短板。而基于ARM架構的高通處理器,在閑置和低負荷狀態時能耗很少,從市場來看,ARM處理器的價格也要低于英特爾處理器。
不過,高通的ARM架構弱點也同樣明顯。英特爾的CISC架構對于芯片的設計相對復雜,在X86上的一個內核,要比ARM上同一個內核,使用更多的晶體管,它的功能和性能也更加強大。同樣內核的ARM在性能方面難以和英特爾比拼。此外,英特爾在市場上經過10多年的打拼,相應的硬件支持已逐漸完善;而ARM服務器系統制造商則必須自己動手設計主板,無形中增加了生產成本。ARM的軟件系統也比較薄弱,適用的軟件很難找而且價格昂貴。
高通移動計算產品管理高級副總裁Raj Talluri認為,未來移動芯片挑戰將圍繞低功耗、高效率展開,英特爾和ARM都在學習對方的優點。有消息說,英特爾計劃重新設計下一代的Atom處理器,有著較低耗能和較高性能。同樣,ARM 也在學習英特爾的技術能力。如何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逐步實現類PC的強大功能,是雙方共同的目標。
商業模式:封閉VS開放
英特爾的封閉式發展模式曾經是它成功的一大法寶。朱繼志對《IT時報》記者說,在工藝制程上,由于沒有芯片制造工廠,高通需要臺積電等半導體代工廠商進行芯片代工;而英特爾從芯片開發設計到制造環節,都是自己完成,對整個鏈條有著很好的掌控,在產品品質和生產流程上也能合理安排,不太會像高通和聯發科那樣出現斷貨情況。
但是,隨著移動市場的發展,面對ARM等新生代的挑戰,英特爾顯得有些跟不上步伐了。顧文軍說,封閉的商業模式對市場的反應相對遲緩,“以ARM為例,它并不生產自己的處理器,而是提供一個設計架構,讓合伙伙伴們根據需求去生產制造。在移動互聯網市場中,這種商業模式很靈活。更重要的是,ARM的商業模式還催生了大批合作企業,有芯片生產商、軟件企業、設計輔助工具開發商、硬件制造商和移動設備生產商等。它們圍繞ARM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企業聯盟。”
顧文軍認為,英特爾的優勢在于強大的制造技術,充足的現金流等,應當拋棄超級本,迅速轉型移動互聯,完善生態系統,靠“聯盟”去和競爭對手PK,發揮自己技術、現金、人才等優勢實現轉型。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國產手機品牌被曝預置“吃費程序” TCL、天語
- 2《江南Style》獲世界吉尼斯認證
- 3北京聯通強制綁定3G手機業務被指霸王條款
- 4微信成騙子詐騙新工具 向留學生父母討“學費
- 5方舟子質疑360流氓 360邀方舟子做顧問
- 6聯想首次登頂全球PC市場(圖)
- 7研究發現手機有毒iPhone一代最毒
- 8摩托羅拉南京員工簽字期限延后一個月
- 9膠卷三巨頭的生死轉型:富士進入化妝品行業
- 10iPhone 5首日預訂創下200萬部新記錄 大超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