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擁有商戶資源,而銀行擁有資金。此次京東與中國銀行合作的方式與此前B2B平臺-銀行的合作方式類似,京東扮演擔保人或信用信息提供者的角色,主要還是由銀行放貸。”易觀國際分析師陽驍11月27日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認為,“金融服務可以作為京東自身業務的一個補充,通過收取服務費的方式盈利,這是潛在的收入增長點。”
事實上在京東之前,馬云的阿里系已經在這塊領域運營多年。
資料顯示,早在2007年6月,阿里巴巴就正式與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確定在中小企業融資領域展開戰略合作,當年這塊業務還叫“阿里貸款”。2009年6月,阿里貸款從B2B業務中拆分出來納入阿里巴巴集團,成立阿里巴巴金融事業部,負責集團旗下所有子公司平臺的融資業務。2010年3月,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獲批成立。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末,阿里金融已累計為超過12.9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貸款總額超過260億元。2012年7月20日,阿里金融實現單日利息收入100萬元,以此計算一年中阿里金融的利息收入將達3.65億元。
“阿里金融一方面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另一方面反哺自身業務,提升用戶黏性。”陽驍進一步分析稱,“阿里系的金融服務主要針對于阿里巴巴會員企業提供短期的融資,一方面成立阿里小貸公司放貸,使用自有資金,另一方面與銀行合作放貸,使用銀行資金,阿里扮演擔保人與信用信息提供者的角色。”
如今劉強東也盯上了馬云的金融賺錢之道。
“互聯網與金融正在逐漸融合,包括保險的網銷,P2P在線信貸以及在線融資都是金融與互聯網結合的產物。”陽驍認為,“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金融與互聯網的結合是必然的,雖然在現在的互聯網安全狀況與信用體系尚未成熟的情況下,使得金融互聯網化遇到一定的阻礙,但‘互聯網 金融’是一個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