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第一臺在日本制造的聯想ThinkPad筆記本電腦將下線,這將是聯想電腦首度實現“日本制造”。并購巴西CCE公司,也是落實這一計劃的重要一步棋。與此同時,在高手云集的美國市場,聯想集團已開始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安裝個人電腦生產線,計劃于明年開始投入生產。該事件引起的轟動不亞于收購巴西CCE,英國《金融時報》用了“聯想電腦‘美國制造’”這樣的標題來表達他們的驚訝與贊嘆。
聯想的成功方程式 要做PC+時代的領導者
盡管兩大研究機構對于誰是全球PC第一仍存不同意見,不過,對聯想而言慶功會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在楊元慶看來,對聯想而言,這個“第一”就是珠穆朗瑪峰的意義。只有在“第一名效應”的催化劑下,聯想的全球品牌平臺才能更好的搭建、最大化地發展。他總結地聯想“成功方程式”被業界廣為傳播,即清晰的戰略、創新的產品、高效的業務模式和多元化的團隊與文化。
所謂清晰的戰略指的是聯想從2009年開始采取的保衛+進攻的“雙拳”戰略:一方面“保衛”中國業務和全球企業客戶業務,另一方面“進攻”新興市場和全球交易型業務市場。這一戰略的推出和執行,讓聯想業績插上了翅膀。在全球前七大的市場里,有五個聯想排名第一。
第二條是創新的產品策略,指的是聯想有著強大的研發團隊。今年聯想已經發布了兩撥兒創新性的產品,像可變形的筆記本Yoga、智能電視等,在明年1月份的CES上,聯想還會推出一系列“令人驚喜”的創新產品。
第三條是高效的業務模式,是指聯想獨特的雙模式運營,即針對大企業客戶和中小企業客戶,分別采取不同的產品開發、營銷、生產制造和售后服務,使得聯想的產品在全球都有成本和價格競爭的優勢。最后是多元化的團隊。甚至可以說,聯想是世界500強企業里面最國際化的團隊,比如聯想的最高管理層由9人組成的執行委員會成員,來自6個國家。
當然無論多完美的成功法則都需要靈活而堅定的執行者。對聯想而言,站上PC巔峰也只是國際化成功的第一步。在巨大的行業變遷面前,在PC趨于微利的背景下,聯想已經開始為即將到來的“PC+大戰”作部署,楊元慶稱聯想要做“PC+”時代的領導者。不只是在PC,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電視,他要“四屏通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