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米手機已運用了YY的語音聊天功能、金山的云功能;此前,多看與小米的整合也已完成。未來,“雷軍系”會有更多的整合么?雷軍表示:“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公司都并入小米才好。要看怎么合作,合力更大,也要尊重公司創始人的心愿。”
如果說創投是雷軍的“業余愛好”,那么,小米則是他的“命根子”。
“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產品經理!”跟隨雷軍10年的小米公共負責人劉飛告訴記者。把喬布斯奉為偶像的雷軍,對產品的執念,也頗為相似。
“在雷軍的辦公室內,有一個保險柜,柜子里大概有30部手機和PAD。為了確保小米的尺寸適合用戶的使用習慣,雷軍親自拿尺子量過30多部機器的長、寬、厚度。”劉飛說:“他對產品的每個細節都很執著。市場上每出一個主流新產品,要么他自己買,要么工作人員會買來。iphone5,雷軍托人從美國帶回了5部。”
小米戰略:用手機圈人,用軟件賺錢
12月4日晚上10時,雷軍還在和廣電部門人士開會。“小米盒子什么時候能夠上市還不好說,但我們一定會遵守相關法規。”雷軍說。
小米盒子,本是連接小米硬件、軟件服務的重要紐帶。11月23日,小米卻突然宣布全額退還押金,暫緩發布小米盒子。有小米人士確認,主要原因是小米盒子試圖把PPS等非互聯網電視持牌方的內容,投射到電視上,有“踩過線”的嫌疑,而被廣電總局緊急叫停;據透露,小米盒子很有可能退而求其次,剝離非持牌方內容后,重新上市。
但失去“機頂盒”功能的小米盒子,充其量僅為一個手機配件,“殺傷力”頓時削減;更重要的是,小米原本可借助盒子多占領一塊電視屏,使得小米的軟件服務擁有另一個“入口”。盒子被迫“瘦身”,手機終端面對華為、魅族等國內兄弟挑戰,小米布局能否成功?
雷軍似乎并不擔心:“只要小米手機做得足夠好,就能不斷吸引消費者。當用戶達到一定的規模,軟件應用就會產生規模效應,從而形成小米的生態網。應用者足夠多,自然會形成盈利模式,QQ賣個藍鉆不是都可以掙錢么?有調查顯示,小米手機的用戶在系統平臺上,活躍度頗高。這是IT公司和硬件公司的最大不同。”
用手機圈人,用軟件賺錢。問題在于,單靠手機,吸引力足夠大么?用戶的黏性會有對騰訊QQ、百度搜索引擎、阿里巴巴的淘寶電商那么大么?雷軍說,黏性的前提,是足夠的用戶量。多大的用戶量能支撐起小米生態?雷軍說:“我們也在摸索。”
至少眼下,小米還不能高枕無憂。
()